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研究人揭示出隨著年齡的增加,過去經歷的輕微細菌感染如何能夠累加,從而導致一種嚴重的炎性疾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月12月22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ecurrent infection progressively disables host protection against intestinal inflammation”。論文通信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的Jamey Marth博士。
輕微的細菌感染,比如在輕度食物中毒期間發生的細菌感染,可能會被忽視,而且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很容易被身體清除,但是它們能夠引發一系列事件,從而導致慢性炎癥和潛在地危及生命的結腸炎。這些新的發現也能夠有助鑒定出以來不為人所知的炎癥性腸病(IBD)的起源。
這些研究人員通過讓健康的小鼠非常低劑量地服用一種常見的細菌病原體(即鼠傷),開發出一種人輕微食物中毒的小鼠模型。鼠傷在整個環境中廣泛存在,并且仍然是人類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zui常見的結果是暫時的腸道不適和功能障礙。大多數這樣的感染可能是未經報道的,這提示著個人在一生中發生的感染次數被地低估了。
這些研究人員利用沙門氏菌開展實驗,所使用的沙門氏菌劑量如此之低以至于沒有明顯的癥狀或死亡,而且所有的沙門氏菌都被宿主成功地清除。
到第四次感染(與*次感染相隔幾個月的時間)時,這種炎癥穩定地增加,而且結腸炎在所有的實驗小鼠中出現。令人吃驚的是,即便反復感染停止了,這種疾病并沒有發生改善,這就表明損害已經發生了。
這些研究人員開展了兩項實驗:(1)通過研究來自20多名弗里德希氏共濟失調患者的細胞系,這種分子假體恢復Frataxin蛋白表達;(2)在接受大約含有310個GAA重復序列的人細胞移植的小鼠體內,這種分子假體讓一種信號蛋白的表達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