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動力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厭氧消化池的作用
厭氧消化池主要應用于處理城市污水廠的污泥,也可應用于處理固體含量很高的有機廢水;
它的主要作用是:
①將污泥中的一部分有機物轉化為沼氣;
②將污泥中的一部分有機物轉化成為穩定性良好的腐殖質;
③提高污泥的脫水性能;
④使得污泥的體積減少1/2以上;
⑤使污泥中的致病微生物得到一定程度的
滅活,有利于污泥的進一步處理和利用。

厭氧消化池特點
密閉、無氧,廢水經貯存槽入池,在一定反應溫度下,厭氧消化,所產甲烷由頂部集氣罩輸出,作燃料或化工原料。進出料呈間歇性,貯存氣設備既平衡產氣和用氣,也平衡池內壓力,防止出料時形成負壓吸入空氣,從而破壞無氧環境。
厭氧消化池原理
在微生物作用下通過液化、酸性發酵和堿性發酵三個階段后產生沼氣的過程。
優點:適于高濃度廢水和好氧難降解的有機廢水。(好氧:中、低濃度)能耗低:為ASP的1/10 。
負荷高:好氧2—4KgBOD/M3·d,厭氧2—10,可高達50。剩余污泥少:易濃縮、易脫水,污泥量為ASP的5%—20%。 N、P需要少:好氧BOD:N:P為100:5:1,厭氧100:2.5:0.5,
對N、P缺乏的工業廢水需投加的營養鹽少。有一定殺菌作用(廢水、污泥中的寄生蟲卵、細菌、病毒等)。生產靈活、適應性強:可季節性、間歇性運轉。可產生有價值的副產物:如沼氣。
微動力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缺點:厭氧微生物生長繁殖慢,設備啟動、處理時間長。出水水質達不到排放標準,需進一步好氧處理。操作控制因素比較復雜。

CASS池主反應區后部安裝有撇水裝置,進水、曝氣、沉淀、撇水、閉置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開始時,由于進水,池中的水位由某一低水位開始上升,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曝氣和混合后,停止曝氣,以使活性污泥進行絮凝并在一個靜止的環境中沉淀,在完成沉淀后,由一個移動式撇水裝置排出已處理的上清液,使水位下降至池子設定低水位,然后再重復上述全過程。為了保持CASS池一個合理的污泥濃度,需要根據產生的污泥量來排出剩余污泥,排出剩余污泥一般在沉淀階段結束后進行,排出污泥濃度可達10g/L。因此與其它活性污泥法相比,CASS池排出剩余污泥體積小。
CASS池分三個區,即選區,兼氧區、主曝氣區,在選擇區中,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質能通過酶反應機理而迅速去除,選擇區可以恒定容積,也可以變容積運行,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可在此進行生物脫氮,選擇區還可以防止生產污泥膨脹;兼氧區溶解氧很低,也可調節為非曝氣區進行缺氧除磷;在主曝氣區內廢水中的有機物得以降解和硝化。
微動力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特點
占地面積小,較普通曝氣工藝減少40%左右;
建筑費用低,較傳統工藝省去了一沉池,二沉池及其它設施的投資;
運行費用省,氧的吸收率高,除氮、脫磷不需另加藥劑;
自動化程度高,管理方便;
污泥泥齡長,沉降性好,剩余污泥少;
運行穩定,耐負荷沖擊,不發生污泥膨脹。
工藝單元說明
前處理:主要是去除廢水中的雜質和顆粒物質,主要手段有沉砂沉淀處理、格網格柵、氣浮、混凝沉淀等,作用是保證后序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
后處理:出水達不到設定要求(如用戶要求回用或排放標準更高的要求),必需進行的深度處理。采用方法主要以物化法為主。
污水與從沉淀池回流的污泥首先進入厭氧池,在此污泥中的聚磷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溶解態有機物進行厭氧釋磷;然后與好氧末端回流的混合液一起進入缺氧池,在此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剩余的有機物和回流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作用脫氮;脫氮反應完成后,進入好氧池,在此污泥中的硝化菌進行硝化作用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硝酸鹽,同時聚磷菌進行好氧吸磷,剩余的有機物也在此被好氧細菌氧化,后經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出水排放,沉淀的污泥部分返回厭氧池,部分以富磷剩余污泥排出。
AAO法的特點:
1)AAO法在去除有機碳污染物的同時,還能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與普通活性污泥法二級處理后再進行深度處理相比,不僅投資少、運行費用低,而且沒有大量的化學污泥,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
2)在厭氧段,污水中的BOD5或COD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氨氮濃度由于細胞的合成也有一些降低,但硝酸鹽氮沒有變化,磷的含量卻由于聚磷菌的釋放而上升在缺氧段,污水中有機物被反硝化菌利用為碳源,因此BOD5或COD繼續降低,磷和氨氮濃度變化較小,硝酸鹽則因為反硝化作用被還原成N2,濃度大幅度下降在好氧段,有機物由于好氧降解會繼續減少,磷和氨氮的濃度會因硝化和聚磷菌攝磷作用,以較快的速率下降,硝酸鹽氮含量卻因消化作用而上升。
3)AAO法是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可以達到同時去除有機物、脫氮和除磷多重目的,而且這種運行條件使絲狀菌不易生長繁殖,避免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經常出現的污泥膨脹問題。AAO工藝流程簡單,總水力停留時間少于其他同樣功能的工藝,并且不用外加碳源,厭氧和缺氧段只進行緩速攪拌,運行費用較低
AAO法的缺點:
受到泥齡、回流污泥中溶解氧和硝酸鹽氮的限制,除磷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同時,由于脫氮效果取決于混合液回流比,而AAO法的回流比不宜過高(一般不超過200%),因此脫氮效果不能滿足較高要求。
膜—生物反應器(MBR),是膜分離與生物處理技術組合而成的污水生物處理新工藝,這種反應器綜合了膜處理技術和生物處理技術帶來的優點,它利用膜分離設備將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物質截留住,省掉二沉池,截留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微生物絮體和較大分子有機物,停留在生物反應器內,使生物反應器內獲得高生物濃度,并延長有機固體停留時間,因此,膜—生物反應器工藝通過膜分離技術大大強化了生物反應器的功能。另外,MBR占地面積小,幾乎不排剩余污泥,具有較高的抗沖擊能力。
污水首先經過粗格柵、去除較大漂浮物和顆粒后,流入調節池調節水量、均化水質后通過污水提升泵進入兼氧池,利用缺氧微生物的降解將污水中較難分解的有機高分子污染物分解有機物小分子物質,MBR膜池低部的底部泥水混合物回流至缺氧池進行反硝化處理,其依靠原水中的含碳有機物,利用缺氧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將氨氮轉為為氮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