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獨立報》7月22日(北京時間)報道,英國科學家使用實驗鼠的胚胎干細胞,在人造視網膜幫助下,不僅在實驗室培育出了眼部的感光細胞,而且將其移植進失明老鼠的眼部后讓老鼠“重見光明”。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的研究,標志著人們向使用干細胞治療失明又近了一步。
視網膜存在兩種感光細胞:視錐細胞與視桿細胞,失去感光細胞是造成大量退行性疾病病患視力下降的“罪魁禍首”。該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的羅賓·阿里教授表示,研究的突破在于,他們已經證明,可以將由胚胎干細胞獲得的感光細胞植入成年老鼠眼部,這一研究為人類臨床試驗奠定了基礎。他們將在5年內進行人體試驗,試驗如果取得成功,有望使醫生們借用干細胞移植來改善成千上萬名由于喪失感光細胞而罹患退行性眼病患者的視力。
阿里團隊從老鼠的胚胎中提取出了干細胞,并在實驗室培育出的人造視網膜幫助下,將這些胚胎干細胞培育成了感光細胞。這一過程使得視桿細胞能發育出復雜的三維結構,而三維結構對于視桿細胞能正確“工作”非常重要。隨后,他們將大約20萬個人造視桿細胞移植進患夜盲癥的老鼠視網膜內,這些老鼠的視網膜內缺乏這種可以在低光環境下提供視力的視桿細胞,結果新細胞*同復雜的視網膜組織結合在一起。
阿里稱:“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們已經能很好地處理干細胞,并誘導它們發育成不同類型的成體細胞和組織。但迄今為止,視網膜的復雜結構一直被證明很難在實驗室中再生。而我們的技術很好地模擬了細胞正常的發育過程,這意味著我們能在正確的發育階段將細胞挑選出來并進行純化,以確保移植成功。我們接下來打算利用人類細胞對這一技術進行精煉,以便我們能盡快開始人體實驗。”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