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息心率又稱為安靜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動的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人的靜息心率是總死亡率的已知預測因子,靜息心率較高的人死亡風險增加。近日發表在《Nature Genetics》的文章中,來自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發現60多個與靜息心率相關的基因位點。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這些位點探索靜息心率與死亡率之間的關系,估計基因預測的心率每增加5次/min,就會導致男性壽命減少2.9年,女性壽命減少2.6年。
文章通訊作者Pim van der Harst等人寫到,“我們的研究結果為靜息心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共同遺傳預測因子提供了證據。”
64個基因位點與靜息心率和全因死亡率相關
該GWAS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的134,251人。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為56.6歲,在平均4.9年的隨訪期間發生了2364例死亡事件。
研究人員通過這項GWAS發現了76個與靜息心率相關的基因位點,其中只有64個位點可以在另一組包含130,795人的隊列中得到重復驗證。這些基因位點中有46個是初次發現與靜息心率相關。此外,他們發現了其中11個基因位點與靜息心率多重關聯的證據。
Van der Harst等人還根據增加靜息心率的等位基因數量和關聯強度,設計了一種加權遺傳風險評分方法。他們發現,基因決定的靜息心率的增加與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高血壓和室上性心動過速相關。
他們還發現了靜息心率相關的遺傳變異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他們估計,這些變異導致靜息心率每分鐘多跳動5次時,相應地全因死亡風險增高20%。這意味著靜息心率每增加5次/min,會使男性的平均壽命減少1.9~4.1年,女性的平均壽命減少1.8~3.7年。
研究人員還檢測了這些基因位點中是否包含與心臟表型相關的位點。他們優先選擇了這64個位點附近的102個候選基因,然后在OMIM數據庫中進行搜索,發現其中一些基因與心肌病、長QT綜合征和先天性心臟病相關。使用DEPICT工具進行分析檢測到了622個顯著富集的基因集,研究人員將其進行聚類分析,發現了74個與心臟生物學相關的基因集。
該研究結果說明,靜息心率和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可能是由共同的生物學過程引起的,例如心率的基本細胞生物學和對心律失常的易感性。
研究人員寫道,“目前還沒有機制可以解釋,我們檢測到的影響靜息心率的基因位點還與總死亡率相關,因此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其基礎機制。”
參考文獻:Identification of genomic loci associated with resting heart rateand shared genetic predictors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Nature Genetics (2016)doi:10.1038/ng.3708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