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給水中微生物的控制【礦泉水設備】
(1)微生物黏泥的預測 預測微生物黏泥有以下幾種方法。
【成都水處理設備、反滲透純水設備、軟化是設備】
① 測定從原水入口、預處理各個環節反滲透給水、濃水以及反滲透產品水的細菌總數,計算細菌變化數值。若發現濃水中的TBC明顯增加,則說明反滲透膜上可能有黏泥形成。
② 給水中的有機物不僅自身可形成膜的污染,還可作為細菌滋生的營養物。所以可對總有機碳TOC進行監測,一般要求控制TOC的質量濃度小于2mg/L,此值在正常運行時,不會引起膜間有機物污染堵塞。
③ 定期細致地檢查反滲透前的濾芯過濾器及給水管、濃水管的內部狀況,若發現有黏狀物或臭味,則可判斷已有生物黏泥產生。
(2)反滲透給水中微生物的消毒與殺菌 防止反滲透膜微生物污染,目前通常是采取宏觀的殺菌措施,通過測定反滲透系統各個環節水中細菌總數TBC,可監測微生物膜污染程度。當原水受到污染,或地下水中菌群數達到10000CEU/mL時,應及時采取殺菌措施,避免在膜上發展為生物膜或黏泥。
采用氯及氯酸鹽、二氧化氯、臭氧及紫外線照射等常規消毒方法,這里介紹3種防止反滲透膜微生物污染的消毒殺菌方式。
① 沖擊性殺菌處理 與冷卻水菌藻處理類似,可采用沖擊性投加殺菌劑的方法。常用的藥劑為NaHSO3,它對好氧菌比厭氧菌更有效,使用時可檢測細菌總數以觀察效果。除了NaHSO3外,還可加入非氧化性殺菌劑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等。
② 高劑量亞硫酸氫鈉膜前消毒 進入反滲透膜前的NaHSO3處理,作為一般的常規處理方式,是為了除去加氯消毒后的殘余氯,避免造成膜被氧化而遭破壞。而采用高劑量NaHSO3處理,是為了消毒殺菌。此方法常用于海水的給水處理,其加入量大于50mg/L,可有效地防止進入膜的微生物繁殖。
③ 定期殺菌 采取“定期殺菌”,可預防中等程度的污染。定期殺菌是在運行過程中進行的當發現反滲透膜已有被生物污染的征兆時,可以停運,進行短期加藥殺菌。具體措施,是將準備好的濃度為1%-3%的*加入系統中,循環1h后排出,然后給水沖洗10-15min至出水水質合格,即可投入運行。
定期殺菌的藥劑除采用甲醛外,尚可選用濃度為0.2%的H2O2或濃度為0.2%的H2O2與過氧乙酸的殺菌液。因為氧化性藥劑均會對反滲透膜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對于濃度大于0.2%殺菌液,節制使用。一般“定期消毒”可隔月一次,也可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