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厭氧處理法?【礦泉水設備】
1、機理
厭氧處理法是利用厭氧菌使廢水或污泥中有機污染物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的處理方法,又稱消化法或厭氧消化法(成都水處理設備)實際上,可以用來厭氧消化有機物的除了有氧存在時*不能生存的專性厭氧菌,還有在低氧壓條件下還可生存的兼性厭氧微生物。【反滲透純水設備、超純水設備、軟化水設備】
有機物質的厭氧分解,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有機酸生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在芽孢桿菌、變形菌等作用下分解成有機酸,其次是甲烷發酵,在甲烷生成菌的作用下,使有機酸等進一步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氫等。在*階段,廢水的BOD值仍很高,到第二階段完成,分離液和消化污泥中的有機物才減少,COD、BOD指標下降。
2、條件
除了接觸消化法有可能處理低濃度廢水外,一般認為只有高濃度廢水和污泥才適于厭氧處理。對于工業廢水,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用厭氧處理才劃算或適宜:
① BOD5在1000mg/L以上;
② 碳氮比為10-20左右;
③ 對生成的有機酸有足夠的緩沖作用;
④ 廢水中的有機物一般應易于生物分解的;
⑤ 有毒物質的含量應在允許限度以下。
3、特點
工業廢水消化時除具備消化處理法的一般特點外,因其富含易溶易分解物質,可以縮短消化時間。該法不需供氧,可減少基建和運轉費用,同樣可產甲烷等氣體。但也易因產硫化氫等而散發臭味,處理時間易較長。原先這種方法主要用于處理污泥,現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時,可作為好氣處理的前處理,是一項經濟有效的措施。廣泛使用的有雙層沉淀池、普通消化池、高速消化池,還有厭氧接觸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