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細胞融合技術已在農業、工業、醫藥等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應用領域不斷擴大。該技術不僅為核質關系、基因定位、基因調控、遺傳互補、細胞免疫、疾病發生、膜蛋白動力學等理論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而且被廣泛應用于免疫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在實際應用中特別是在單克隆抗體、抗腫瘤疫苗及動植物遠緣雜交育種和微生物菌種選育,繪制基因圖譜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細胞融合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細胞融合技術無論在基礎理論研究還是在實際應用中產生的影響將日益顯著。
關鍵詞: 細胞融合;應用
人們很早就注意到了在自然條件下發生的細胞融合現象,首先在病料組織中發現了由細胞融合產生的多核細胞,緊接著發現在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正常細胞中也可發生細胞融合,隨后在體外組織培養中也發現了離體細胞的融合現象。自從發現活病毒可在體內介導癌細胞融合后,人們又實現了利用滅活病毒促進動物異種細胞融合,從而打破了細胞融合的種屬屏障,推動細胞融合技術躍上新的臺階。原生質體的大量制備較為困難,限制了植物細胞融合技術的發展,因此植物細胞融合的起步較動物細胞融合要遲10年左右。直到用酶法大量制備有活力的原生質體獲得成功后,才使植物原生質體的融合工作迅速發展起來。由于病毒誘導細胞融合存在著病毒制備困難、操作復雜、滅活病毒的效價差異大等原因,人們又找到了比病毒簡便、快速和且比病毒更易制備和控制,活性穩定,使用方便的化學物質PEG作為病毒的替代物誘導細胞融合,但在PEG誘導細胞融合的有效的濃度范圍內(50%~55%)對細胞毒性很大,因此人們又找到了新的方法來替代PEG,這些新方法有電脈沖誘導細胞融合技術和激光融合技術以及空間融合技術等。縱觀細胞融合技術的發展歷史,該技術的不斷改進首先表現在融合劑上,從致癌活病毒到滅活病毒再到化學物質,其次體現在新方法上,再者體現在融合對象的不斷擴展上。現在新的細胞融合方法一般采用將化學法和物理法結合起來進行,如將磁、超聲、機械等和激光、電相結合,同時添加化學劑以便進一步提高融合率,細胞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始終朝操作方便、簡單,便于量化研究,同時融合率又能得到不斷提高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