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茁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超薄切片VS電鏡負染
負染技術首先由Hall(1955)等人所采用,在后來的生物學研究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負染樣本不需經過固定、脫水、包埋和超薄切片等復雜操作,而是直接對沉降的樣品勻漿懸浮液進行染色。
組織超薄切片的染色通常稱為正染色。在正染色時,重金屬離子與大分子反應增加了樣品結構的電子密度,使之在電鏡下觀察時呈黑色,但背底未被染色,觀察時呈白色,從而形成樣品圖像反差。
負染又稱陰性反差染色,它是利用高密度的、且在透射電鏡下又不顯示結構的重金屬鹽(如磷鎢酸、醋酸鈾等),把生物標本包圍起來、在黑暗的背景上顯示出呈現陰性反差樣品的微細結構。所以負染色所顯示的電鏡圖像,正好與超薄切片正染色相反,其樣品結構為透明淺色,而背底則為無結構的灰色或黑色。對于負染色的機制,目前還不夠清楚。在負染色中,樣品與染液之間不發生反應,只是利用樣品染色劑密度的懸殊對比而將樣品襯托出來,故稱負染色法。與超薄切片技術相比,該技術具有操作簡便、用藥量極少、省時快速及分辨力高等優點,現廣泛用于細菌、病毒、大分子結構、亞細胞碎片及分離的細胞器等研究工作。特別是在病毒學領域,負染色更能發揮其獨到作用,是一項很重要的實驗技術。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