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環保部門獲悉,我市將建“超級站”,明年試點將PM2.5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據了解,“超級站”或將設在小南門里,其“監測鼻”將伸出屋頂3至5米收集空氣。
有啥功能
能測PM2.5
還能測臭氧
市民經常看到霧蒙蒙的天空,而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卻往往顯示為藍天,與公眾感官不一致。“將PM2.5放入強制性污染物監測范圍,是解決灰霾等環境問題的必要途徑。”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昨日,西安市科技監測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市正準備建空氣質量監測超級站,所謂超級站,是指比現在的監測水準要高、監測內容要多的自動站。到時候,西安就可以每天監測PM2.5濃度、臭氧濃度等。
建在哪里
擬建在生活區
可能在小南門里
據了解,市在積極治理PM10的同時,針對PM2.5等更高標準的污染濃度監測,已進入方案論證階段,下一步將進行設備采購。
那么超級站將建在哪里呢?市科技監測處工作人員表示,超級站不能離城區太遠,選址要在能反映市民日常生活的地方。比如位于小南門里的西安市環科院,比較具有代表性。
如何監測
“監測鼻”高出屋頂
3至5米收集空氣
超級站具有更為的監測儀器,高過屋頂3至5米的空氣采集頭將空氣進行收集,并通過數據分析得出準確的結論。“但不是說超級站建立就能及時公布,需要一個數據累計的過程,以提高準確度。”該工作人員表示。
據了解,除了要建超級站,現有的子站也將配合國家政策進行進一步升級,監測項目更多,要承擔多達8項污染物的監測任務,屆時,PM2.5也將被納入監測范圍之內。
相關新聞
環保部公布PM2.5監測時間表
12月21日,在2012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明年,北京、天津、河北和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目前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空氣質量管理需要。環保部門必須抓緊修改完善,增加細顆粒物(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監測指標,并盡力爭取早發布。
在會上,周生賢公布了PM2.5和臭氧監測時間表,PM2.5監測全國將分“四步走”。具體時間表為:
2012年,在北京、天津、河北和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
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城市開展監測;
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
2016年是新標準在全國實施的關門期限,屆時全國各地都要按照該標準監測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并向社會發布結果。
焦點答疑
PM2.5到底是個啥?
PM2.5有啥危害?
致灰霾天氣主兇 影響肺功能
PM是“顆粒物質”的縮寫,PM 2.5指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是造成黑肺和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也是灰霾天氣主兇。
據介紹,PM2.5可直接進入人體肺部,影響人體肺功能,尤其可能影響青少年兒童的肺功能發育,一有灰霾天,醫院呼吸道病人就會增多。
有數據表明,空氣中每增加10微克顆粒物,住院病人會增加3%~5%。
PM2.5從哪里來?
主要來源:機動車尾氣等
據西安市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介紹,PM2.5主要來自于人為產生的污染,比如機動車尾氣的排放、道路揚塵、工業煙粉、垃圾焚燒等。
而一些氣體污染物會在空氣中轉變成PM2.5。在空氣中轉化成PM2.5的氣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性有機物。
新聞鏈接
今年 西安新增7個空氣自動監測子站
為更好的監測空氣質量,我市今年在11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的基礎上,又新增了7個子站,基本實現了我市空氣監測子站的全覆蓋。
據西安市環境監測站大氣室主任李文韜介紹,伴隨著城市化的的不斷擴大,我市原有空氣質量監測網絡的空間代表性顯得越發不足。為此,我市在高壓開關廠、興慶小區、紡織城、小寨、市人民體育場、高新西區、經開區、長安區、閻良區、臨潼區、草灘這11個子站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曲江文化集團、廣運潭、鹿祥路、八云塔、甘亭鎮、藍關鎮和斗門鎮這7個子站。我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總數將達到18個,更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全市空氣質量狀況。
據了解,新增的7個子站建立后,基本上每個區縣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而它們的空氣監測結果不作為參考依據,是為了掌握我市空氣質量的監測更準確的數據,并不參與全市空氣質量的平均值。
明年 臭氧納入西安空氣監測指標
記者從環保部門獲悉,明年臭氧濃度也將作為監測指標之一,被納入我市常規空氣質量評價 。
據了解,當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時,就會與呼吸道中的細胞、流體和組織很快反應,導致肺功能減弱和組織損傷。對那些患有哮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臭氧的危害更為明顯。臭氧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呢?同鉛污染、硫化物等一樣,它也是源于人類活動,汽車、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
西安市環境監測站大氣室主任李文韜告訴記者,臭氧一直為環境評價標準之一,但是,這個時間值無法反映長時間累積臭氧濃度給人體造成的慢性傷害。城市越發達,其臭氧監測濃度越大。西安近年來一直監測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并未對臭氧進行過多的監測,但隨著超級站的建立,臭氧濃度等多項監測也將作為指標進入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