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醫療廢水處理設備
AB法廢水處理工藝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藝的簡稱,由德國亞探大學Bohnke教授于七十年代開創的,從八十年代開始用于生產實踐。AB法系在傳統兩級活性污泥法和高負荷活性污泥法的基礎上開發的,屬超高負荷活性污泥法。
AB法工藝原理主要是充分利用微生物種群的特性,為其創造適宜的環境,使不同微生物群得到良好的繁殖、生長,通過生物化學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
AB工藝的特點
(1)不設初沉池,由吸附池和中間沉淀池組成A段。A段是AB工藝的主體,對整個工藝起關鍵作用。在連續工作的A段曝氣池中,由外界不斷地接種具有很強繁殖能力和抗環境變化能力的短世代原核微生物,在食物充足的條件下,新陳代謝很快,能較迅速地克服出現的失活和不可逆轉的損害作用,大大提高處理工藝的穩定性。

(2)A段和B段各自擁有自己獨立的回流系統,這樣兩段分開,有各自*的微生物群體,處理效果穩定。A段的微生物特性使吸附池的活性污泥表現為: ----有較強的絮凝、吸附和降解有機物的能力。 ---COD有較高的降解度,使之降解為易生化處理的BOD物質。 ---適應性強,耐進水水量、水質、pH等的變化,有抗沖擊負荷的能力。 ---A段不僅能去除一部份有機物質,而且能起調節和緩沖作用。 A段采用高污泥負荷,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能力,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吸附于活性污泥上,進而降解。產生的大量生物污泥在中間沉淀池內沉下,大部分有機物質以剩余污泥方式排除系統外。 在A段中,借吸附、絮凝、分解和沉淀等作用,可去除大約40%的有機物。
一體化醫療廢水處理設備B段由曝氣池和二次沉淀池組成。 經過A段后,污水的沖擊負荷 (水質、水量等)巳不再影響B段,污水往水質、水量方面是比較穩定的,B段的凈化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經A段處理后殘留于污水中的有機物在B段繼續氧化,達到較高的污水處理效率,并獲得良好的出水水質。 (4)A段的產泥量很大,污泥含磷量高于常規活性污泥法。B段的剩余污泥量少,泥齡長,有利于增殖緩慢、生長期長的硝化菌繁殖。因此,AB工藝具有一定的脫氨脫磷功能。生物脫氮法
微生物去除氨氮過程需經兩個階段。階段為硝化過程,亞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條件下將氨態氮轉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的過程。第二階段為反硝化過程,污水中的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無氧或低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異養、自養微生物均有發現且種類很多)還原轉化為氮氣。在此過程中,有機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為電子供體被氧化而提供能量。常見的生物脫氮流程可以分為3類,分別是多級污泥系統、單級污泥系統和生物膜系統。

多級污泥系統
此流程可以得到相當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脫氮效果,其缺點是流程長、構筑物多、基建費用高、需要外加碳源、運行費用高、出水中殘留一定量甲醇等。
單級污泥系統
單級污泥系統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統、后置反硝化系統及交替工作系統。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脫氮流程,通常稱為A/O流程與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流程相比,A/O工藝具有流程簡單、構筑物少、基建費用低、不需外加碳源、出水水質高等優點。后置式反硝化系統,因為混合液缺乏有機物,一般還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脫氮的效果可高于前置式,理論上可接近100%的脫氮。交替工作的生物脫氮流程主要由兩個串聯池子組成,通過改換進水和出水的方向,兩個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條件下運行。該系統本質上仍是A/O系統,但其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因而脫氮效果優于一般A/O流程。其缺點是運行管理費用較高,且一般必須配置計算機控制自動操作系統。
生物膜系統
將上述A/O系統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為固定生物膜反應器,即形成生物膜脫氮系統。此系統中應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應器中保存了適應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應的兩個污泥系統。
物化除氮
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學方法有折點氯化法、化學沉淀法、離子交換法、吹脫法、液膜法、電滲析法和催化濕式氧化法等。
一體化醫療廢水處理設備活性污泥法
現階段,好氧生物處理法被廣泛應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選擇中,形成了以AO、A2O、倒置A2O以及氧化溝等為核心地位的工藝,該方法具有工藝相對比較成熟,對溶解態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較高,運行成本低等優點,但前期投資大,占地面積多,磷和氮去除率較低。
AO工藝
AO工藝,又稱厭氧好氧工藝,是在傳統活性污泥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有機物,還兼去除氮、磷等污染物的功能,其中在厭氧池主要進行生物脫氮除磷,好氧池作用是去除污水中有機物。在工藝日常運行控制中要求厭氧池中溶解氧濃度小于0.2mg/L,好氧池中溶解氧濃度維持在2mg/L~4mg/L之間。該工藝具有流程簡單,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常常應用于大型活性污泥法污水廠,但對于氮磷去除效果有限。
A2O工藝,又稱厭氧缺氧好氧工藝。該工藝是在AO工藝基礎上研發而來的,該工藝具同步生物脫氮除磷效果。厭氧池中發生釋磷作用,缺氧池的作用主要進行反硝化作用,好氧池中進行過量吸磷及硝化,以實現生物同步脫氮除磷效果。
從碳源方面而言,該工藝除磷效果優于脫氮效果。該工藝被廣泛應用于對脫氮除磷具有排放要求的大中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中。較其他具有同步脫氧除磷的污水處理工藝而言,該工藝流程相對較簡單,總水力停留時間小。其主要缺點就是對污水廠運行控制問題,氮和磷無法同時達到同步去除,這就需要熟悉工況的技術人員。該工藝對各污染物處理效率一般能達到:BOD5和SS為90%~95%,總氮為70%以上,總磷為90%左右,一般適用于要求脫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廠。
倒置A2O工藝倒置A2O工藝,又稱缺氧厭氧好氧工藝。該工藝是將正置A2O工藝的厭氧池和缺氧池進行對調,以減少回流污泥中所攜帶的硝態氮對厭氧池中聚磷菌釋磷的影響。由于污水首先進入缺氧池,反硝化細菌對碳源選擇較聚磷菌廣泛,該工藝通常脫氮效果優先于除磷效果。同時聚磷菌在厭氧池中進行充分釋磷后,由于饑餓效應作用,隨之進入好氧池后才能更好發揮吸磷作用。
氧化溝工藝氧化溝工藝屬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工藝,池體型狀通常建造成封閉的溝渠型。在溝槽首段安裝表面曝氣設備,一方面為混合液提供氧氣,另推動混合液以一定流速向前流動。
從流態方面而言,介于推流式和*混合式之間,*水流狀態有利于微生物的凝聚作用。該工藝對水溫、水質、水量的變化適應性較強。由于剩余污泥多數已經達到穩定狀態,因此無需進行消化,減小了污水廠運行費用及基建成本。但考慮到不設初沉池,進入氧化溝的污水懸浮固體含量較高;表面曝氣設備的充氧效率稍低,電能耗稍高。
生物膜法
所謂生物膜法就是以一些細小濾料作為微生物附著生長的載體,載體為微生物的生長附著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大量微生物附著在載體上形成一層薄的膜狀生物污泥—生物膜,當廢水與生物膜進行充分接觸后,好氧微生物會以廢水中有機物作為微生物營養物質,經過一系列生物作用,從而對污水進行凈化。生物膜法主要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設備和生物流化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