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煤煙型污染治理,治理臭氧這種二次污染物,先要了解臭氧的成因和形成的機理,這是隨著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而逐漸明晰的。
以美為例,自上個世紀40年代美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開始,美對臭氧污染治理的探索經歷了由機動車管控為主到全行業的NOx管控,從西部地區到東部地區再到全范圍的區域聯防聯控,從單純NOx管控到NOx和VOCs協同控制的過程。整個過程都離不開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
開始,我們知道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是臭氧污染的主要成因。通過研究,發現了NOx和VOCs是主要的影響因素。這兩種前體物與臭氧的生成是非線性關系,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時間,兩者對臭氧生成的影響程度不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臭氧生成敏感性不同。同時,NOx中的氧化氮對臭氧還有滴定作用,城市中機動車排放的氧化氮會“吃掉”臭氧,導致城市中心的臭氧濃度會經常低于郊區。而且,臭氧光化學反應的產物,對太陽光照、溫度、濕度、風速等氣象因素非常敏感。
我臭氧污染研究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蘭州市,通過科學研究發現,,當地石油化工廠排放的有機廢氣導致了光化學煙霧的產生,因此制定了相關防控對策,開展光化學污染的防控。
通過開展系列對光化學煙霧的科學研究,我們已經掌握我臭氧污染高發的時間和區域,發生臭氧污染時的氣象條件、臭氧演變的規律和傳輸特征,以及臭氧前體物的區域和行業的來源等,為臭氧污染治理提供了準確的方向和精zhun的抓手。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