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模塊6ES73136CG044AB2
目前,隨著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微電子技術的發展,PLC已由初一位機發展到現在的以16位和32位微處理器構成的微機化PC,而且實現了多處理器的多通道處理。如今,PLC技術已非常成熟,不僅控制功能增強,功耗和體積減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編程和故障檢測更為靈活方便,而且隨著遠程I/O和通信網絡、數據處理以及圖象顯示的發展,使PLC向用于連續生產過程控制的方向發展,成為實現工業生產自動化的一大支柱。
現在,世界上有200多家PLC生產廠家,400多品種的PLC產品,按地域可分成美國、歐洲、和日本等三個流派產品,各流派PLC產品都各具特色。其中,美國是PLC生產大國,有100多家PLC廠商,*的有A-B公司、通用電氣(GE)公司、*康(MODICON)公司。歐洲PLC產品主要制造商有德國的西門子(SIEMENS)公司、AEG公司、法國的TE公司。日本有許多PLC制造商,如三菱、歐姆龍、松下、富士等,韓國的三星(SAMSUNG)、LG等,這些生產廠家的產品占有80%以上的PLC*。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PLC生產廠家約有三十家,國內PLC應用市場仍然以國外產品為主。國內公司在開展PLC業務時有較大的競爭優勢,如:需求優勢、產品定制優勢、成本優勢、服務優勢、響應速度優勢。
2)、PLC的發展趨勢
隨著PLC應用領域日益擴大,PLC技術及其產品結構都在不斷改進,功能日益強大,性價比越來越高。
(1)、在產品規模方面,向兩極發展。一方面,大力發展速度更快、性價比更高的小型和超小型PLC。以適應單機及小型自動控制的需要。另一方面,向高速度、大容量、技術完善的大型PLC方向發展。隨著復雜系統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和微處理器與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PLC的信息處理速度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用戶存儲器容量也越來越大。
(2)、向通信網絡化發展
PLC網絡控制是當前控制系統和PLC技術發展的潮流。PLC與PLC之間的聯網通信、PLC與上位計算機的聯網通信已得到廣泛應用。目前,PLC制造商都在發展自己的通信模塊和通信軟件以加強PLC的聯網能力。各PLC制造商之間也在協商通用的通信標準,以構成更大的網絡系統。PLC已成為集散控制系統(DCS)*的組成部分。
(3)、向模塊化、智能化發展
為滿足工業自動化各種控制系統的需要,近年來,PLC廠家先后開發了不少新器件和模塊,如智能I/O模塊、溫度控制模塊和專門用于檢測PLC外部故障的智能模塊等,這些模塊的開發和應用不僅增強了功能,擴展了PLC的應用范圍,還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4)、編程語言和編程工具的多樣化和標準化
多種編程語言的并存、互補與發展是PLC軟件進步的一種趨勢。 PLC廠家在使硬件及編程工具換代頻繁、豐富多樣、功能提高的同時,日益向MAP(制造自動化協議)靠攏,使PLC的基本部件,包括輸入輸出模塊、通信協議、編程語言和編程工具等方面的技術規范化和標準化。
統將梯形圖變成PLC能接受程序,由編程器鍵入到PLC用戶存儲區去。而梯形圖與繼電器控制原理圖十分相似,主要原因是PLC梯形圖的發明大致上沿用戶繼電器控制電路的元件符號,僅個別處有些不同。
PLC與繼電器控制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1)組成器件不同
繼電器控制線路是由許多真正的硬件繼電器組成的。而PLC是由許多“軟繼電器”組成的,這些“繼電器”實際上是存儲器中的觸發器,可以置“0”或置“1”。
(2)觸點的數量不同
硬繼電器的觸點數有限,一般只有4至8對;而“軟繼電器”可供編程的觸點數有無限對,因為觸發器狀態可取用任意次。
(3)控制方法不同
繼電器控制是通過元件之間的硬接線來實現的,因此其控制功能就固定在線路中了,因此功能專一,不靈活;而PLC控制是通過軟件編程來解決的,只要程序改變,功能可跟著改變,控制很靈活。又因PLC是通過循環掃描工作的,不存在繼電器控制線路中的聯鎖與互鎖電路,控制設計大大簡化了。
(4)工作方式不同
在繼電器控制線路中,當電源接通時,線路中各繼電器都處于受制約狀態,該合的合,該斷的斷。而在PLC的梯形圖中,各“軟繼電器”都處于周期性循環掃描接通中,從客觀上看,每個“軟繼電器”受條件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