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強化大氣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5.6%和4%,74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9.1%。推進水污染防治,出臺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去年以來,我國的生態環境治理不斷向縱深邁進。
環保部大氣污染防治司司長劉炳江委員介紹說,去年京津冀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80萬戶,替代了200萬噸散煤燃燒,占區域散煤量的5%。今年是300萬戶的任務量,一口氣要完成800萬噸散煤替代工作。他還透露,北京、廊坊、保定三地已承接180萬戶的任務,全年任務有望提前完成。
同時,嚴格執法、督政問責,更成為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的重要保障。李克強總理在總結2016年工作時提到,開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嚴肅查處一批環境違法案件,推動了環保工作深入開展。
代表委員們也認為,只有進一步明晰責任、嚴格執法,才能確保“藍天保衛戰”的成效。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代表認為,保衛藍天、協力減排,企業、政府和公眾各有責任,必須進一步明晰責任主體、各負其責。“‘大氣十條’實施這幾年,容易見效益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逐步建立起更的多元責任體系和協調機制,才能協力攻堅,加快治理步伐。”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海嘯說,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傳統的粗放型發展已經難以適應現實的需要。社會要環保,城市要轉型,企業要效益,加上政府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騰籠換鳥”把污染項目擠出去,把生態環保的項目引進來,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繼續攻堅:積極構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
“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擲地有聲地說到。
良好的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讓百姓呼吸清潔的空氣,在良好環境中生產生活,是關乎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構建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是生態修復核心,需要加強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修復和山系、水系、城周和廊道生態修復,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骨架,使森林覆蓋率達到并穩定在50%以上。”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李鉞鋒表示,除此之外,減少長江兩岸的開發和建設活動,約束侵占林地行為也要同步進行。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