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諸城春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環保產業發展迅猛 監管機制需加強
近年來,環保產業如雨后春筍發展迅猛。調研發現,在高速增長背后,不少環保公司出現重關系輕治理、重資本輕技術、重眼前輕長遠等不良傾向,制造“產業泡沫”。需在持續鼓勵發展的基礎上規范引導,以“鐵的手腕”擠出泡沫。
從為環境質量改善提供物質支持和技術保障到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新引擎,環保產業近年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十一五”以來,我國環保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年增速保持在約15%以上。環境形勢嚴峻,是環保產業發展原生的動力。我國大氣、水、土壤等幾乎所有環境要素領域都出現問題,亟須盡快改善。
近年來,一系列重大環保規劃密集出臺,各項治理規劃覆蓋了污水處理、大氣治理、固廢處理處置以及環境服務等重點領域,開啟了環保行業巨大市場空間。專家預測,中國將成為世界zui大環保產業市場之一,并對綠色經濟發展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此外,環保產業對于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環保產品和環保服務的分布呈現“一帶一軸”的總體分布特征,即環保產業“沿海發展帶”和沿長江的“沿江發展軸”。
以湖南為例,湖南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幅達到25%,從業單位、從業人員和年產值分別由2008年的760家、5萬人、407個億,增加到2014年的1100余家、12.5萬人、1350億。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難以避免泥沙俱下。有不少環保企業反映,環保產業“重資本輕技術”的傾向日益明顯,由于具有初始性投資高、投資周期長、技術占比重、固定資產占比輕等行業特點,往往難以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導致環保領域出現外行“資本大鱷”橫行,擁有研發技術的公司反而被“逆向淘汰”。
此外,不少企業重政府“關系”輕治理“技術”,我國環保產業仍存在研發能力薄弱、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當下環保產業很熱門,很多企業都想涉足,但大多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難以在行業立足,而很多為研究而研究的環保技術難以轉化為生產力。
調查某上市環保企業在對一家造成嚴重污染的化工廠進行土壤治理后,不僅沒有處理好原有污染問題,還因技術不過關、心態不負責等造成二次污染。政府巨額資金已經撥付,但效果卻大出意外,引起周邊居民對政府和企業的強烈不滿。
目前,環保領域對治氣、治水等企業和政府投入資金多的領域熱情較高,而對于不明、技術要求較高的土壤污染尤其是涉及國家糧食安全和公眾食品安全的耕地污染治理往往冷漠對待。
根據環保部和國土部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在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中,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zui高,為19.4%。據不*統計,目前全國通過市場行為來完成的耕地修復項目數量不超過10個,加上耕地修復試點類項目,耕地修復項目僅占全國土壤修復項目總數的3%左右。
要扭轉部分企業研發動力不足的現象,亟須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環保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業內專家表示,在國家大力推行PPP、BOT模式發展環保項目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暢通以技術為核心的環保投融資機制。通過金融創新,為環保產業提供針對性服務,盤活資金存量。
由于污染耕地的復雜性和隱蔽性,必須依靠社會力量,發揮環保企業在土壤治理方面的專業經驗和技術優勢。他建議,政府可采用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開展綜合環境服務,采取打捆方式進行整體式設計、模塊化建設、一體化運營,吸引社會投資。
在加大創新的同時,面對數據造假、惡性競爭、質量不過關、面子工程等現象,進一步探索“財政后補貼”,*企業對財政補貼的依賴,規范政府權力的邊界,項目招投標公開透明并加大對項目的監管審計追責力度,建立和完善環保企業“黑名單”制度,讓渾水摸魚者無處可藏身。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