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離是促進和保證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不僅在上十分重視,而且在國內也已達成共識。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緊張、資源的短缺和環境污染的嚴重,膜技術將在能源、電子、化工、食品、飲料、醫藥衛生、重工、輕工和人民日常生活以及環保等各個領域發揮其應的重要作用。
反滲透(RO)
我國RO的研究始于1965年,1967~1969年的全國海水淡化會戰,為CA(醋酸纖維素)不對稱膜的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70年代進行了中空纖維和卷式RO元件的研究,于80年代初步工業化。70年代曾對復合膜進行過廣泛的研究,但70年代末停了下來,80年代中重新開始復合膜的開發。經“七五”和“八五”攻關已中試放在成功。國內RO主要用于電子、電力、食品、飲料和化工等領域的純水和超純水制備,少量的用于苦堿水淡化。
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應結合引進、消化吸收和自我開發并重,大力開發復合膜用新材料;加強CA膜類的復合膜類成膜工藝開發;進一步提高成膜的耐溫、抗氧化、抗污染、低操作壓、高水通量和脫除率等性能;開發卷式和中空纖維式RO的zui大潛力,進一步擴大RO的應用工藝開發,充分發揮RO的節能優勢,使我國反滲透技術能在海水淡化、脫水濃縮、高溫水再用、市政和工業廢水處理與再用等領域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超濾(UF)
我國zui先開發的也是CA—UF膜,并在電泳漆行業中首先應用,之后又被擴大到酶制劑的濃縮等。聚砜中空纖維膜和組器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卷式元件也研制成功。通過“七五”和“八五”攻關,開發了一些耐溫的、高截留性能的膜和相關組器,但規模化還很不夠。另外近10年來,在荷電膜、臺金膜、成膜機理、膜污染機理和膜表征等方面也取得了許多可喜的進展。UF在電泳漆、酶制劑、飲料、食品、超純水、醫藥(包括生物制劑)和廢液廢水回收利用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與國外水平相比,我國膜品種少,通量和截留綜合性能較低,組器技術的水平有待于改進提高。UF多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場合下應用,成功的應用開發領域還不多,這也影響了膜技術的推廣。所以應努力提高通用膜的綜合性能,增加膜品種,特別是耐熱、耐溶劑、耐酸堿和抗污染的品種。用不同工藝開發高截留性能的膜,進一步改進現有組器制備工藝,嚴格制備和檢測工藝,生產高質量產品并使之規模化,有針對性地加大應用開發力度,加強膜污染和膜清洗的研究和實際應用推廣。
微濾(MF)
國內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開始以CA—CN膜片為主,于80年代相繼開發成功CA、CA—CTA、PAN、PVDF、尼龍等膜片,并進而開發出褶筒式濾芯;開發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EE微孔膜;也開發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徑跡微孔膜;無機微孔膜也有了初期產品。并在醫藥、飲料、飲用水、食品、電子、石油化、分析檢測和環保等領域有較廣泛的應用。
與國外水平相比,我國相轉化法微孔膜的性能和國外同類產品性能基本一致。目前應繼續開發和完善PE、PP等膜的生產工藝,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規格品種,開拓新應用領域和新的工藝。無機膜應加快多通濾芯的開發,形成一定規模,并找尋zui適于其應用的各個領域,如高溫等苛刻要求的場合。大力開發其他形成的微濾膜。強化質量檢測,統一產品標準,使微濾市場能迅速擴大,增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