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世界期刊《自然》子刊《分子精神病學》在線刊發了由復旦大學等聯合研究發現的成果。這項研究發現抑郁癥可能與“憎恨”腦網絡的消失有關,并可能由此導致抑郁癥病人難以控制對自己或他人的負面情緒。
腦中的“憎恨”網絡由額上回、杏仁核、殼核等區域組成。當人們看到自己厭惡或者有強烈感情的人或事物時,這些腦區即會被激活。
這項研究將為抑郁癥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有益幫助。復旦大學計算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馮建峰教授表示,社會中的個體恰當、適度地宣泄其負面“憎恨”的情緒,有助于其心理以及精神的調節;或者說,“愛憎分明”的人群患抑郁癥的概率可能會低于不易產生“憎恨”情緒的人群。
來源:科技日報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