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Charité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干細胞移植手術,證明了一位43歲男性艾滋病患者被治愈。這是自艾滋病病毒1981年被發現以來,*被證明的艾滋病治愈病例。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lood雜志上。
作為一種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疾病,艾滋病一直是困擾世界醫學界的難題,目前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方法能夠治愈它。在這項研究中,這名病患其實早在2007年就因患白血病在柏林接受骨髓移植治療,當時捐獻者的骨髓配型不僅非常吻合,而且還有一種能天然抵御艾滋病病毒的變異基因。以往研究發現,在很少一部分歐洲人體內存在這種變異基因。現在經過了3年,醫生為他尋找到了一位攜帶特殊基因的干細胞捐獻者,而攜帶這種特殊基因的人能夠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的侵擾。
那么這是一種什么基因呢?在1996年有研究發現一些同性戀男子盡管與數百個性伴侶有過危險性行為,卻沒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原因在于他們從父母雙親那里繼承了一種特殊的突變基因,能夠抵御艾滋病毒的進攻。
Charité大學醫學院的Gero Hütter等人發現這種變異就是3號染色體短臂上的CCR5基因上一小段缺失。這一基因編碼了一個受體,艾滋病毒利用這個受體來侵入CD4+T細胞的免疫細胞。換句話說,如果艾滋病毒想進入到細胞之中,通常還須依賴人體內其他因子,比如CCR5基因,當這一基因發生突變而缺失32個堿基時(被稱為CCR5⊿32)時,艾滋病毒就無法進入了。
因此研究人員如果能用這種缺少CCR5受體的細胞替代病人免疫細胞的話,病人也許就不會那么容易感染艾滋病毒了。Hütter等人在德國骨髓捐獻中心為這名病人找到了80個合適的配型,其中61號骨髓捐獻者被證實具有這種CCR5變異,在2007年2月Hütter對患者進行了移植手術。
之后為了預防移植手術通常會出現的排異反應,Hütter等人又用藥物和放療手段殺死了病人體內的骨髓細胞和很多免疫細胞。這樣經過了幾年時間,標準的艾滋病毒檢測已經不能探測到病人血液中的病毒,在艾滋病病毒常常隱藏的大腦和直腸組織中同樣不見其蹤影。在2009年2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他們發表論文稱,在停止抗病毒藥物治療并接受干細胞移植20個月之后,病人體內沒有病毒反彈跡象。當時這些研究人員謹慎地表示,這一結果顯示了基因療法在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方面的關鍵作用。而在近期Blood文章中,他們才更加大膽的判斷這一病人的艾滋病被治愈了。
當然由于這一方法屬于特殊病例,而且如果將這種方法變成標準療法,存在著較大風險。這是因為一來干細胞或骨髓移植目前常用于癌癥治療,對健康人來說其風險尚屬未知,二來費用也比較高。所以多數艾滋病測試陽性的人恐怕不會愿意接受這種治療方法。有一些藥物可以起到類似的作用,美國輝瑞制藥公司所生產的一種CCR5抑制劑,稱為maraviroc,已被批準在美國和歐洲使用。其他公司則忙于研發更進一步的靶向CCR5的藥品。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艾滋病毒并不利用CCR5受體來侵入細胞。這類病毒通常不會在有正常免疫系統的病人身上出現,不過它們可能zui終會在這名病人體內繁衍。因此zui終要治愈艾滋病,可能還需更多努力。
原文摘要:
Evidence for the cure of HIV infection by CCR532/32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IV entry into CD4+ cells requires interaction with a cellular receptor, generally either CCR5 or CXCR4.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case of an HIV-infected patient in whom viral replication remained absent despite discontinuation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fter transplantation with CCR532/32 stem cells. However, it was expected that the long-lived viral reservoir would lead to HIV rebound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demonstrate successful reconstitution of CD4+ T cells at the systemic level as well as in the gut mucosal immune system following CCR532/32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hile the patient remains without any sign of HIV infection. This was observed although recovered CD4+ T cells contain a high proportion of activated memory CD4+ T cells, i.e. the preferential targets of HIV, and are susceptible to productive infection with CXCR4-tropic HIV. Furthermo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mune reconstitution, we found evidence for the replacement of long-lived host tissue cells with donor-derived cells indicating that the size of the viral reservoir has been reduced over time.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cure of HIV has been achieved in this patient.
來源:生物通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