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內多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聯合課題組利用*的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獲取了呼腸孤病毒科的質型多角體病毒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維結構,獨立構建了全原子模型。并根據這一原子模型揭示了質型多角體病毒mRNA加帽(Capping)機制。研究論文“Atomic model of a cypovirus built from cryo-EM structur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RNA capping”在線發表在1月10日的《美國*院刊》(PNAS)上。
此項研究工作由*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朱平研究組和孫飛研究組、華南農業大學孫京臣副教授和中山大學張景強教授等合作完成。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組程凌鵬副研究員完成了冷凍電鏡成像和結構解析等工作,黃曉星助理研究員協助完成了病毒純化工作,孫飛研究組研究生張凱協助完成了原子模型構建工作,生物成像中心電子顯微鏡平臺工程師季剛博士提供了電鏡成像。
*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二期建設當中重點發展了生物大分子冷凍電鏡三維重構研究平臺,已經建成了具有*水平的生物成像技術實驗室,擁有目前的300千伏Titan Krios場發射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該研究利用生物成像技術實驗室2010年4月調試成功的冷凍電鏡平臺,用單顆粒圖像處理技術獲得了呼腸孤病毒科的質型多角體病毒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維結構(3.9埃),并獨立構建了全原子模型。這是我國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的生物大分子原子結構模型,也是世界上利用冷凍電鏡的CCD圖像獲得的生物大分子復合體的全原子模型。
此外研究人員根據所構建的原子模型確認了呼腸孤病毒mRNA的流出通道,定位了呼腸孤病毒科質型多角體病毒的兩個甲基轉移酶(7-N-methyltransferase 和 2’-O-methyltransferase)并揭示了該流出通道是如何引導mRNA依次經過這兩個甲基轉移酶以完成“加帽”(Capping)過程的。該發現對研究dsRNA病毒的mRNA加帽(Capping)機制有重要意義。
這項成果表明我國獨立開展的生物大分子冷凍電鏡高分辨率研究工作達到了該領域的*水平,為我國科學家進一步開展冷凍電子顯微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工作得到基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以及*百人計劃等項目資助。
來源:生物通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