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儀集團-上海儀表(集團)公司>>公司動態>>我國在5-8年內實現核電軟件自主化
日前,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與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簽署了共建“核電軟件工作站”協議,為我國核電軟件自主化搭建實質性合作平臺。這是國家核電與國內產學研單位深化合作、共同推進我國核電軟件自主化,提升我國核電實力的重要舉措。
5-8年實現軟件自主化
“*掌握核電軟件技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核電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國家核電軟件技術中心主任楊燕華說。她表示,目前,國家核電軟件技術中心已經提出了*個核心的攻關目標:開發核電廠堆芯設計和系統安全分析軟件包,即COSINE軟件。這是一組包含核電廠zui核心設計軟件的軟件包,是一個極其龐大的開發計劃,需要一大批研究人員至少花費5-8年的精力投入才有可能實現。但是只有實現這個目標,我國才能真正地站到核電軟件技術的制高點。
對于這個目標的實現,國家核電將以專業化核電軟件研發隊伍為核心,有效整合國內優勢力量,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整套核電廠核心設計軟件,實現我國核電軟件的全面國產化,*擺脫目前我國核電軟件幾乎靠引進的落后局面。
自主軟件“受制于人”
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介紹,核電軟件技術中心要在AP1000的基礎上,研發CAP1400、CAP1700。目前CAP1400概念設計工作已結束,初步設計工作已經展開。但設計采用的軟件絕大部分是從美國、日本、法國以及韓國等國家進口的,也就是說把CAP1400定位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的前提是研發平臺、設計平臺都是買進來的。雖然這符合慣例,但意味著我們仍然缺乏zui基本、zui基礎、zui重要的技術軟件。
國家核電有關人士指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在我國核電發展的幾十年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現象,造成核電軟件研發不受重視;其次,我國核電軟件發展缺乏統一有序的組織協調、系統科學的規劃論證、全面嚴格的質保標準,造成核電研發的嚴重滯后,前期自主開發的軟件從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等各方面無法滿足新一代核電設計的要求;zui后,雖然國內相關單位從不同渠道獲得了一定的核電軟件研發經費,但普遍支持力度較小,而且不連續,核電軟件研發缺少穩定的經費支持。
與高校共贏、共同發展
楊燕華指出,核電軟件開發需要一批擅長這項技術的人才,而在核電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的核工程專業早已在相關的科研活動中儲備了這些人才,因此大學的優勢將在我國核電技術發展中承擔重要角色。
“國核軟件技術中心與的三個設有核工程專業的高校分別成立以聯合開發核電軟件為目的的大學工作站,將高校教師與學生的科研資源,與企業研究人員及工程師的技術資源,將科學家的智慧和工程師的嚴謹,有機地聯合在一起,盡zui大的可能實現能達到符合核電軟件開發標準的,可實現統一規劃、協同開發目的的創新組織模式,共同攻關核心核電軟件,創造中國的國產化核電軟件。”楊燕華進一步解釋。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程光旭表示,國家核電與高校的聯合,不僅讓高校的平臺可持續培養核工程技術人才、輸送人才,同時可以創造更多的科研成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