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馮經理
- 電話:
- 021-60521817
- 手機:
- 13817140470
- 售后:
- 86-021-61107441
- 傳真:
- 86-021-64881400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區漕河涇研展路455號B座
- 個性化:
- www.shjmsw.com
- 手機站:
- m.shjmsw.com
- 網址:
- www.shjmsw.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人ELISA試劑盒血清是最-常用的標本,血漿一般可視為與血清同等的標本,標本引起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主要由干擾性物質影響所致,分為內源性物質和外源性物質兩種:
一、內源性物質
常見的干擾物質有:類風濕因子、補體、嗜異性抗體、嗜靶抗原自身抗體、醫源性誘導的抗鼠Ig (s)抗體、交叉反應物質和其它物質等。
1.類風濕因子:
人血清中IgM、IgG型類風濕因子(RF)可以與ELISA系統中的捕獲抗體及酶標記二抗的FC段直接結合,從而導致假陽性。
解決辦法:
(1)用F(ab)2替代完整的IgG;
(2)標本用聯有熱變性(63℃,10 min)IgG的固相吸附劑處理(將熱變性IgG加入到標本稀釋液中同樣有效)。
2.補體:
ELISA系統中固相一抗和標記二抗過程中,抗體分子發生變構,其FC段的補體C1q分子結合位點被暴露出來,使C1q可以將二者連接起來,從而造成假陽性。
解決辦法:
(1)用EDTA稀釋標本;
(2)用53℃,10 min或56℃,30 min加熱血清使C1q滅活。
3.嗜異性抗體:
人類血清中含有能與嚙齒類動物(如鼠等)Ig(s)結合的天然嗜異性抗體,可將ELISA系統中一抗和二抗連接起來,也能造成假陽性。
解決辦法:可在標本稀釋液中加入過量的動物Ig(s),但加入量不足或亞類不同時無效。
4.嗜靶抗原的自身抗體: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胰島素等嗜靶抗原的自身抗體,有時能與靶抗原結合形成復合物,在ELISA方法中均可干擾抗原抗體測定結果。
解決辦法:測定前需用理化方法將其解離后再測定。
5.醫源性誘導的抗鼠Ig(s)抗體:
人ELISA試劑盒臨床開展的用鼠源性CD3等單克隆抗體治療,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鼠源性抗體的影像診斷及靶向治療等新技術,均有可能使這些病人體內產生抗鼠抗體;被鼠等嚙齒類動物咬傷的病人體內也可以產生抗鼠Ig(s)抗體。這些病人ELISA測定時均可產生假陽性。
解決辦法:測定抗原時,在標本中加入足量的正常鼠Ig(s)。
6.標本中其它成分的影響血清脂質過高、膽-紅素、血紅蛋白及血液粘度過大等,均ELISA測定結果產生干擾作用。
二、外源性物質
外源性物質常常是由用ELISA測定的血標本的采集、貯存不當等原因導致。如標本溶血、標本被細菌污染、標本貯存過久、標本凝集不全和采血管中添加物等影響。
1.標本溶血:
由于各種人為原因引起的標本溶血,均可因紅細胞破壞溶解時釋放出大量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紅蛋白,在以辣根過氧化物酶為標記的ELISA測定中,會導致非特異性顯色,干擾測定結果。故標本采集時必須注意避免溶血。
2.標本受細菌污染:
因菌體中可能含有內源性辣根過氧化物酶,因此,被細菌污染的標本同溶血標本一樣,產生非特異性顯色而干擾測定結果。
3.標本保存不當:
在冰箱中保存過久的標本,血清中IgG可聚合成多聚體、AFP可形成二聚體,在間接法ELISA測定中會導致本底過深、甚至造成假陽性;標本放置時間過長(如一天以上),有時抗原或抗體免疫活性減弱,亦可出現假陰性。
解決辦法:
(1)ELISA測定的血清標本宜為新鮮采集;
(2)如不能立即測定,5天內測定的血清標本可存放于4℃,1周后測定的血清標本應低溫凍存;
(3)凍存后融解的標本,蛋白質局部濃縮分布不均,應充分混合后再測定(混勻時不可強烈振蕩)。
4.標本凝集不全:
在沒有促凝劑和抗凝劑存在的情況下,正常血液采集后1/2~2h開始凝固,18~24h凝固。臨床檢驗工作中,有時為爭取時間快速檢測,常在血液還未開始凝固時即強行離心分離血清,此時的血清中仍殘留部分纖維蛋白原,在ELISA測定過程中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纖維蛋白塊,易造成假陽性結果。
解決辦法:血液標本采集后必須使其充分凝固后再分離血清,或標本采集時用帶分離膠的采血管或于采血管中加入適當的促凝劑。
5.人ELISA試劑盒標本管中添加物質的影響:
抗凝劑(如肝素,EDTA)、酶抑制劑(如NaN3可抑制ELISA系統中辣根過氧化物酶活性)及快速分離血清的分離膠等均對ELISA測定有一定干擾作用。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總結,從標本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措施排除干擾,從而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