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齊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新型抗生素可革命性對付耐藥菌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類可消滅多種危險耐藥菌的抗生素。這種名為泰斯巴汀(teixobactin)的新藥可有效對抗多種動物感染模型中出現的耐藥致病菌。但研究仍處于初始階段,至于該抗生素是否可有效治療人類細菌性感染尚不明確。該研究發表于今年1月7日的《自然》(Nature)上。
此外,在實驗室研究中,細菌并未對該新藥產生耐藥性。據研究人員介紹,因為此藥作用機制特殊,事實上細菌或許需要進化好幾十年才可能對它產生耐藥性。萬古霉素(vancomycin)的作用機制與這種新型抗生素類似,細菌花了30年才進化出萬古霉素耐藥性。
耐藥菌問題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威脅,尋找新型抗生素來對付耐藥菌是個艱巨的工作。該研究指出,現有的從實驗室培養的細菌中分離化合物的方法往往無法發現新型抗生素品種。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者研發了全新的尋找抗生素的方法。他們對生活在土壤中得1萬株細菌展開研究,并讓它們在其自然棲息地生長。研究者隨后分離出細菌合成的化合物,并對其致病菌的作用進行測試。
被稱作泰斯巴汀的抗生素就是其中之一。在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用泰斯巴汀治療結核分枝桿菌(導致肺結核的)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可感染人們皮膚和其他組織的)引起的動物細菌感染均有效。這些細菌中的部分菌株已出現對一種或多種抗生素耐藥,造成患者感染后病情極難得到控制。
“盡管該研究還處于初期,一類潛在新型抗生素的發現可是個好消息:新型抗生素的研發zui近幾十年來基本處于停滯,然而細菌對現有藥物的耐藥性對人類健康已形成日益嚴峻的威脅"英國惠康基金會的理查德·西布魯克(Richard Seabrook)博士介紹道,而他本人并未參與該項研究。
該研究提示,泰斯巴汀可通過結合細菌細胞壁上的脂肪分子,導致細胞壁破裂,從而發揮殺菌作用。其他抗生素大多數靶向細菌內表達的蛋白質,當編碼這些蛋白質的基因發生突變時,細菌便對其產生了耐藥性。研究者說,相比之下,細菌產生針對脂肪分子的耐藥性確實要困難得多。
研究者表示:“其他存在于自然條件中的,難以誘發細菌耐藥性的天然化合物正等待我們去發掘。"
原文檢索:
Losee L. Ling, Tanja Schneider, Aaron J. Peoples, Amy L. Spoering, Ina Engels, Brian P. Conlon, Anna Mueller, Till F. Sch?berle, Dallas E. Hughes, Slava Epstein, Michael Jones, Linos Lazarides, Victoria A. Steadman, Douglas R. Cohen, Cintia R. Felix, K. Ashley Fetterman, William P. Millett, Anthony G. Nitti, Ashley M. Zullo, Chao Chen& Kim Lewis. A new antibiotic kills pathogens without detectable resistance. Nature, 07 January 2015; doi:10.1038/nature14098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