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論
1.健康和運動追蹤應用的活躍度高于手機應用整體平均值,女性用戶和非年輕人用戶比例驚人;
2.運動數據追蹤尚未成為主流用戶的剛需,三分之一用戶會在六個月內放棄使用;
3.盡管離大規模成功很遠,但健康和運動追蹤產品仍舊是可穿戴設備中表現zui搶眼的。一些可能的趨勢會幫助這類產品走得更遠。
今天你走了多少步
你的朋友圈里有人愛曬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嗎?感謝那些健康和運動追蹤產品吧,他們為這個世界創造了一種新的攀比數據。
無論是智能手環,還是運動追蹤應用,共通的功能無外乎運動數據監測,如行走步數、行走距離和消耗的卡路里數,部分手環和應用還兼提供睡眠數據。但用戶需要的僅僅是數據嗎?
基于數據如何做出有價值的服務,才是大家一直在尋求的答案。
一 誰在使用健康運動類產品
2014上半年,健康運動類應用的日使用率出現顯著增長。移動應用數據監測公司Flurry發布的一份數據展現了這個領域的現狀:
1.健康運動類應用活躍度增長高于市場均值健康運動類應用活躍度增長了62%,移動應用市場整體的增長率僅有33%。2014年上半年的這個數據表現遠好于2013年,因為去年該領域的增長幅度是49%,而市場的整體增長是115%。
增長的原因出于好幾個方面,各類智能手環的銷售帶動了配套移動應用的使用,大部分硬件產品的數據都有賴于在應用里同步和展現;其次,運動監測類應用嘗試了更多的創新功能,尤其是和各大社交網絡的整合,讓用戶之間分享運動數據、展現成就獎章、互贊以及競爭功能都加速了該類應用的曝光度。但Flurry認為,高速增長背后的重要動力還是歸因于那些“健身狂人”。
2.健康運動類應用的活躍用戶多為女性且非年輕人
女性才是健康運動類應用的真正活躍用戶。在Flurry所定義的“健身狂人”里,62%是女性,38%是男性。這個數據迥異于移動應用整體的性別覆蓋率,后者的女性用戶占比48%,男性用戶占比52%。
以年齡區間考量,健康運動類應用的用戶年齡也普遍高于市場平均值。25歲至34歲的用戶規模比市場平均值高41%,35歲到54歲的用戶規模又高出了47%,18歲到24歲的用戶規模反倒比市場均值小57%。
通過這類數據可以得出,女性和中年用戶這類對身體健康程度關注度更高的用戶群體也是健康運動類應用的重要用戶。
3.運動愛好者是健康運動類應用的重度用戶
健康運動類應用的活躍用戶群有哪些特征,Flurry也提供了一份很直觀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運動愛好者的占比規模要比普通應用的用戶高出80%,父母群體高出40%,跑步達人高出35%。反之,那些用戶和圖片視頻愛好者反倒占比更小。
以上數據估計會讓做智能手環、運動監測類應用的們既高興又擔憂。產品的使用率在增長說明這個領域的產品并非不受用戶關注,市場進入了一個猛增期。但與此同時,活躍用戶群的身份特征卻在說明,目前的健康運動類產品滿足的依舊是那些真正對健康強關注的細分用戶群體。這類已經具備運動習慣的用戶群本身就是產品zui容易吸引的用戶,問題是,除此之外的大眾用戶,他們何時才會將這些產品也作為日常必需品。來自Endeavour的數據稱,三分之一的用戶在攜帶運動追蹤設備的六個月內會放棄使用這些產品。
二 誰在帶領市場前進雖然智能手環、運動追蹤應用類產品層出不窮,但從整個市場來看,真正主導行業的公司已經出現了代表。根據NPD集團監測的大型網上零售店和電商銷售數據得出,2013年,運動監測設備Fitbit占整個市場銷量的68%,Jawbone Up的銷量占19%,已經停售的Nike Fuelband銷量占10%,主流的這三家基本占據了*的97%。
NPD認為,如果將計步器、運動手表和心率監測設備都算在內,去年整個健康硬件設備的市場規模約3.3億美元,但運動追蹤類產品卻占主流,規模約占72%。
手機上的運動監測應用里,一些成功的產品代表包括Nike+ Running、Run with Map My Run、RunKepper和Runtastic等。
市場者的產品特點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佩戴舒適的硬件產品搭配一個易用的應用
想要讓用戶隨身攜帶的基礎當然是佩戴舒適,Fitbit產品的特點就是小巧且佩戴方便。健康運動追蹤類產品的功能其實并不存在明顯差異,用戶對外形的考量會成為很重要的選擇依據。這也是后來加入該市場的產品如Misfit會憑借外形設計的出眾而逐漸為用戶所知的原因之一。
在評測硬件的同時,被很多人忽視的卻是產品所搭配的應用。大部分的運動追蹤類產品都需要依靠應用來同步數據,作為數據集合展現的平臺,應用能否做得出彩往往會顯著影響用戶是否會堅持使用該產品。的應用具備的功能包括數據同步呈現快速、讓用戶感受到變化、突出的成績要給予明顯的鼓勵、成績分享方便等。
2.給用戶堅持使用的理由
健康運動類產品并不僅僅是賣一個硬件產品,因為大家所明白的是,各家產品不可能僅僅做運動監測功能。想要在未來提供完整的健康服務,前提是不能讓已有的用戶快速流失。為了讓用戶不輕易離開自己的平臺,就需要提供更多具有黏性的服務。通用的作法包括獎章激勵、增值服務激勵、養成類或者社區等。
3.重視社交產品整合
正如本文前面所總結的,2014年上半年健康運動類應用的活躍度大增,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社交產品的整合。無論是曬數據、熟人之間的激勵或者競爭,原先本來對用戶影響并不明顯的數據在社交網絡上形成了一種新的互動價值。
三 挑戰:如何做的更好?
無論是利用硬件還是軟件來記錄運動數據,這些都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功能。這個觀點其實在健康和運動類產品團隊眼中都是成立的。一個很簡單的驗證方法就是,如果有一天用戶沒有攜帶某硬件產品,那么他并不會返回家去拿。但是當丟在家里的東西變成手機,情況就會大大不同。
現在以運動追蹤為核心功能的產品團隊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用戶真正需要的功能。方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搜集更豐富的健康數據
不僅僅是運動步數、心率、睡眠數據,還包括體重、飲食和各種體質數據。搜集的數據更完整,才能讓產品更清晰地識別出個體用戶的健康狀態,并提供服務。當然,這些數據并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全部完成,它需要整個行業在健康數據層面的同步共享。
2.必須挖掘出軟件層面的價值
過于關注硬件本身反倒讓團隊忽視了軟件的價值。正如Nike放棄Fuelband硬件開發部門所反映的問題,目前一味追求硬件形態反倒讓產品忽視了在軟件層面做出更細致的探索。很多特色化的服務從應用層面去完成或許容易為用戶提供直接的幫助。包括將數據轉化為建議,再讓建議變成連接線下服務的渠道。如何讓應用本身就具備黏性,會成為產品突破的方面。
3.回歸產品好用的本質
如果僅僅是把硬件當成采集數據的一種方式,這當然限制了硬件的價值。Misfit公司創始人Sonny Vu所舉得例子,用戶所攜帶的硬件產品可以在識別并判斷的用戶身份基礎上提供服務,就像能啟動汽車、成為鑰匙和支付工具這種有用的功能時,硬件才會成為必需品。
結語 離用戶近一點,離成功近一點
在可穿戴設備的這輪熱潮中,健康和運動追蹤類產品已經優于其他種類的產品被更大規模的用戶所認可。但業內人士所明確意識到的是,這類產品其實只是該趨勢下的一個敲門磚,它離真正用戶所需要的智能硬件還很遠。
對于參與其中的團隊而言,身在這一輪泡沫中需要保持更清醒的認識,尤其需要看清的是用戶在哪里,以及如何離他們更近一點。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