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友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Western實驗步驟
一、樣品制備 對于Western Blotting實驗而言,樣品處理是關鍵步驟之一,獲得的蛋白樣品必須均質、可溶,并解離成單個多肽亞基,且盡量減少相互間的聚集,使其zui終僅依賴本身的分子量大小進行分離。當目標蛋白的含量很低時,需要選取目標蛋白含量較高的組織或細胞器(如核抽提物),或者通過免疫沉淀等方式進行富集。通常樣品有重組蛋白、細胞和組織等。 1. 樣品收集 1)培養的細胞 貼壁和懸浮細胞收集方式不同,細胞裂解液種類各異,推薦含SDS的凝膠加樣緩沖液裂解,煮沸即可。 2)動物組織 與細胞不同,組織塊由于體積較大,須預先經破碎勻漿處理。 2. 樣品定量 樣品電泳前需測定蛋白濃度,以便保證上樣量一致,有利于后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常用的蛋白質濃度測定方法有好多種,其靈敏度和所需時間不同,且不同的方法會受不同干擾物質的影響,實驗者可根據樣品制備方法(裂解液成分、去垢劑和還原劑種類等)自行選擇。 幾種蛋白質濃度測定方法比較
注意事項: a. 應盡量避免引入影響后續定量的雜蛋白(如細胞培養液、蛋白酶抑制劑等)及其他干擾物質; b. 樣品濃度應適中,1×SDS凝膠加樣緩沖液建議用量:貼壁細胞按10cm2培養皿/0.1ml,懸浮細胞按5×106細胞/0.1ml比例加入; c. SDS對蛋白質變性和電泳分離至關重要,濃度應控制在2-10%之間,并根據具體需要調整; d. 制備好的樣品可以在-20℃保存,但時間不宜過長,并避免反復凍融,否則蛋白會發生降解; e. 內參對實驗結果至關重要,應選擇合適的內參。 二、電泳 電泳分為非變形凝膠電泳和變性凝膠電泳,Western Blotting中常用的是不連續緩沖系統下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該法中由于變性的多肽與SDS結合而帶負電荷,在凝膠電泳中遷移率僅與多肽的分子量相關。凝膠的篩分特性取決于它的孔徑,而孔徑又是灌膠時所用丙烯酰胺和雙丙烯酰胺濃度的函數。 SDS聚丙烯酰胺凝膠的有效分離范圍
注意事項: a. 根據目標蛋白的分子量選擇合適濃度的凝膠,以達到*的分離效果和分辨率; b. 分離膠不宜灌注過滿,需要有一定的濃縮膠空間,否則起不到濃縮效果; c. 各泳道上樣體積大體一致且適中,體積偏差過大會相互擠壓導致條帶走形,為避免邊緣效應,可在未加樣的泳道加入等量的樣品緩沖液; d. 電泳時應保持電壓和電流穩定,且不宜過高,否則會造成不規則的蛋白質遷移帶; e. 如有特殊需要,可以使用梯度膠,高濃度丙烯酰胺可以使低分子量蛋白質形成清晰的條帶,還能在一塊膠內同時分離分子量范圍更大的蛋白質。 三、轉膜 蛋白質經SDS-PAGE分離后,必須及時從凝膠中轉移到固相支持物上,固相支持物能牢固結合蛋白又不影響其抗原活性,而且支持物本身還有免疫反應惰性,這使其比直接在凝膠上檢測更易操作,試劑用量更少,更省時,效果更好。 蛋白質從凝膠向膜轉移的過程普遍采用電轉印法,分為半干式和濕式轉印兩種模式,與SDS結合的蛋白由于帶有負電,在電場中向正極遷移,并zui終結合在固相支持物上。兩種方法均卓有成效,且各有所長,實驗者可根據實驗情況不同進行選擇。 常用固相支持物
注意事項 a. 樣品屬性、膜類型、膠濃度以及轉移緩沖液均會影響蛋白質的轉移效率,比如小分子量蛋白與大分子量蛋白相比,遷移迅速,但結合不牢固; b. 蛋白與固相支持物結合的程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如膜屬性(孔徑和類型),緩沖液屬性(pH值、鹽離子種類、鹽濃度、去垢劑等),如實驗結果不佳,可分別進行優化; c. 如果轉膜與電泳的緩沖液系統不同,轉膜前應將凝膠在轉膜緩沖液中平衡,防止凝膠膨脹或收縮,以保證條帶清晰完整; d. 提高蛋白質轉移效率的方法:轉移緩沖液中加入甲醇或低濃度的SDS (0.02-0.1%),使用小孔徑膜,轉移后立即用戊二醛交聯; e. 轉膜時間和電流大小可根據蛋白分子量大小靈活調整; f. 轉移效果可通過染膠(考馬斯亮藍染色或銀染)或染膜(麗春紅S染色、印度墨汁染色)來鑒定。 四、封閉 在進行抗體雜交之前,需要采用異源性蛋白質先對轉印膜進行封閉,防止免疫試劑的非特異性吸附,從而降低背景,增加靈敏度,提高信噪比。常用封閉物有脫脂奶粉和BSA(稀釋于不同的緩沖液中),但不同的抗原-抗體反應,封閉條件均不相同,沒有適合所有系統的封閉液,具體封閉條件(包括封閉液濃度、緩沖液種類、封閉時間、溫度等)需自行優化。 注意事項 a. 影響非特異性結合的因素很多,針對不同的免疫原,其封閉條件均可進行優化,沒有通用的封閉液,因為每個抗原-抗體反應都具有*的性質; b. 在選擇封閉物時,zui重要的標準是信噪比,封閉條件不足,會導致過多的背景噪音,封閉條件過度,會造成信號變弱; c. 可根據不同的檢測系統(堿性磷酸酶或辣根過氧化物酶)、蛋白質屬性(分子量大小)選擇適當的封閉物及緩沖液(PBS或TBS)。 五、雜交 封閉后,目標蛋白便與特異性的一抗進行免疫反應,一抗可以是標記的,也可以是非標記的。標記的一抗與免疫原結合后,可直接進行檢測(直接法),降低了背景和非特異性結合,但信號較弱。非標記的一抗配合標記的二抗使用(間接法),對信號有級聯放大作用,可以增加靈敏性和信噪比。二抗既可標記放射性同位素,也可標記染料或其他分子,或與酶偶聯。常用的酶包括堿性磷酸酶(AP)和辣根過氧化物酶(HRP),通過與底物反應產生光信號。 注意事項 a. 標記方法的選擇視靈敏度和易操作性而定,通常有四種標記系統:化學發光、放射性同位素、熒光、化學熒光; b. 一般而言,一抗常用非標記的,但遇到特殊實驗需要,可以對一抗進行相應標記; c. 單抗和多抗各有利弊,多抗便宜、制作省時、親和力高,但特異性不佳;單抗特異性好、純度高、重復性好,但制作工期長,價格較高; d. 一抗稀釋比例及反應條件(溫度、時間)視抗體效價而定,并需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優化,二抗一般可固定一個反應條件(建議1:4000、室溫1小時); e. 清洗步驟對移除未結合試劑、降低背景、增加信噪比至關重要,清洗不夠會造成較高背景,清洗過度會導致靈敏度降低,清洗液的成分可適當調整。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