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環保部門向公眾發布PM2.5實時監測數據之后,每天出門前查查空氣污染指數成了不少錫城市民必做的一件事。相信這兩天不少細心的市民都會注意到,我市空氣污染類型正發生改變,在首要污染物“寶座”上盤踞了許久的PM2.5和PM10眼下已被臭氧悄然取代。6大污染物峰值臭氧zui高
昨日記者登錄市*發現,實時更新的空氣質量日報首要污染物一覽已由PM2.5變成了臭氧(O3)。
根據遍布于錫城7個空氣質量監測站數據顯示,7日下午15時,錫城空氣中的臭氧濃度超過了150微克/立方米,質量標準由降至良好等級。18時后,臭氧濃度開始下降,但到了昨天早上7時過后,濃度曲線再次呈現上揚走勢。
臭氧“上位”究竟是何原因?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環保專家解釋說,空氣質量日報中首要污染物判定辦法是選取當日各類污染物濃度峰值的zui大值。目前納入監測范圍的空氣污染物共有6大類,分別為PM2.5、PM10、SO2(二氧化硫)、NO2(二氧化氮)、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以及O3(臭氧)。這兩天監測到的臭氧濃度峰值zui高,自然就取代了PM2.5成了首要污染物。專家表示,隨著夏季臨近,氣溫上升以及光照增強,為臭氧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根據空氣污染的季節性特點,通常在秋冬季,PM2.5是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而到了夏季,臭氧在日間可能成為首要污染物。“保護傘”超標也有危害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高空臭氧是天然大氣的重要微量成分,它在平流層中因其吸收大部分太陽輻射中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起到保護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重要作用,被視為“保護傘”。但近地臭氧卻是種污染物,形成的原因既包括汽車廢氣大量排放,也包括工業排放物釋放出的一系列氮氧化物氣體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當這些物質遇到高溫和日照,就會形成臭氧。
據了解,空氣中臭氧濃度升高會造成一系列不利于人體健康的影響,如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影響肺功能等。有研究顯示,每天吸入6微克的顆粒物,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4.6%。空氣中臭氧濃度的增加同樣也會增加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臭氧濃度增加千萬分之一,患病風險就會提高4.4%,尤其是對于男性更加明顯。不過專家表示,對于臭氧超標,市民無需太過于緊張,一來,短時間暴露在超標的臭氧環境下對健康并不會產生直接的損害,二來臭氧成為目前錫城空氣首要污染物僅是與其他污染物對比下來的相對值較高,實際上其濃度的值并不高,尚沒有達到我國現行危害人體健康的標準。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