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GE“一帶一路”能源基建持續發力
2015年,中國提出了幫助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清潔能源、環保能源、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
作為深諳“發電之道”的業界*,GE,E在因地制宜提供電力能源解決方案方面有著的的優勢和深厚的經驗。不管是建造天然氣發電廠、燃煤電廠、風電場、水電站等,GE都能針對當地條件建議并供應所需設備與技術。比如在有著高儲量褐煤的巴基斯坦塔爾礦區,因一直未能有相應的技術進行有效的開采利用,當地的缺電問題也一直沒能得到緩解,通過使用了GE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這一褐煤新開采的低熱值煤(釋放相對較少熱量的煤),使電廠能夠安全可靠地發電。目前一期項目已投運,可供給約130萬戶巴基斯坦當地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電力。當地的電力短缺問題也有望隨著二期工程的逐步推進得到逐步緩解。
與此同時,在諸多地區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的帶動下,相關的能源基建項目也需要考量能源清潔化問題。例如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短缺嚴重,僵尸項目眾多,同時火電和水電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清潔能源的使用考驗的不僅是工程進度,更是技術實力。但無論建造天然氣發電廠、火電站、風電場、水電站、光伏電站,或者地熱發電廠,GE都能供應所需設備與技術。
在人均電消耗只有450千瓦的巴基斯坦,有五千萬人無法擁有電力。2017年,GE聯手山東電建使用的燃氣發電技術,在短短94天內將巴基斯坦聯合循環赫維利電站項目GE 9HA燃機“點火”成功。GE耗資近20億美元研發的HA系列燃機不僅可以降低電廠在生命周期內的維護成本,生產價格低廉、清潔可靠的電力,且在安裝完成并開始聯合循環運行之后,這一項目將填補巴基斯坦目前20%的電力缺口,滿足多達250萬巴基斯坦家庭的用電需求。
在2015年投運的馬來西亞曼絨電廠4期燃煤發電項目,通過應用超超臨界燃煤技術,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前三期項目降低4-5%,空氣污染物減少達70%,在滿足馬來西亞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實現了減排的目標。
“一帶一路”倡議凝聚起越來越龐大的參與隊伍,也為諸多跨國企業打開了更大的共商局面。“一帶一路”的核心內容之一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力支持者和深度合作伙伴,五年來,美國通用電氣(GE)與中國EPC(工程總承包)企業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基建工程建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同時,GE連續五年舉辦以增進“一帶一路”合作為主旨的能源基建合作高峰論壇,聯合中外業內人士與合作方進行多邊討論,共同探索“走出去”的更好模式與路徑,為進一步的密切合作與海外實踐搭建交流與共識的平臺。
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永恒主題,而其涵義的一個重要層面,正是中國早走向海外的基建能源EPC企業通過與更多的海外企業攜手合作,推進項目的順利開展與落地,從而促使“一帶一路”倡議惠及沿線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實現多方共贏。
GE正是跨國合作伙伴中頗具實力的一員。“一帶一路”蜿蜒漫長,沿線國家在水文環境、文化風俗、與經濟環境等迥然不同,一直以來,這些巨大的差異帶來的風險都是中國EPC企業出海艱難的阻撓因素企業出海時需要面臨的嚴峻考驗。而GE有著全面的發電解決方案有著的發電解決方案,同時在‘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中的63個都擁有本土團隊,不僅有能力針對每一個目的地市場投資環境、資源稟賦和技術需求因地制宜地提供涵蓋氣電、煤電、氣電、風電、水電等主要供能板塊的發電技術解決方案,進行資源調配以及提供當地市場服務,從而能滿足開發運營“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能源項目的多方需求,并有效地進行項目效率和成本的統籌,風險的評估,以及投融資的運作。
段小纓坦言,對于GE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時這些沿線項目的推進也將GE著力探索創新求變的基因充分激活。針對復雜多變的目的地情況以及為項目的推進計,GE提出了構建以知識經驗共享的“一帶一路”生態圈理念,并通過“三個聯合”即聯合市場開發、聯合投融資、聯合運營,助力中國EPC企業不斷發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電力基建項目。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大力實施,無疑為這一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GE有近三分之二的EPC訂單簽訂于倡議提出后的五年里,GE在能源電力方面的先進解決方案得以在更多的合作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