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中能美亞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廢水處理設備>>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 生化實驗室污水處理方案
生化實驗室污水處理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箱體,箱體內依次包括收集腔、電解腔、反應腔、沉淀腔、生物吸附腔和控制單元,收集腔用于收集待處理污水;電解腔用于對待處理污水進行電解處理,得到一次處理污水;反應腔用于對一次處理污水進行pH值調節,得到二次處理污水;沉淀腔用于對二次處理污水進行絮凝沉淀,得到三次處理污水;生物吸附腔用于對三次處理污水進行吸附處理,得到達標廢水;控制單元用于控制各腔的試劑添加。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集成度高,大大節省了污水處理的空間占用度,且該系統污水處理設備齊全,可在一個箱體內完成全部的污水處理工藝,使污水達到排放標準,大大提高了實驗室污水的處理效率。
生化實驗室污水處理方案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內依次包括收集腔、電解腔、反應腔、沉淀腔、生物吸附腔和控制單元,
所述收集腔用于收集待處理污水;
所述電解腔用于對待處理污水進行電解處理,得到一次處理污水;
所述反應腔用于對所述一次處理污水進行pH值調節,得到二次處理污水;
所述沉淀腔用于對所述二次處理污水進行絮凝沉淀,得到三次處理污水;
所述生物吸附腔用于對所述三次處理污水進行吸附處理,得到達標廢水;
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控制各腔的試劑添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腔的上部設有污水進管和格柵,待處理污水依次經過所述污水進管和所述格柵進入所述收集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腔內還設置有用于混合所述待處理污水的曝氣攪拌混合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解腔上部設有電解腔進水管和*酸堿調節管;
所述電解腔進水管一端與所述收集腔連通,另一端伸入所述電解腔底部;
所述*酸堿調節管一端與設置于所述控制單元內的酸堿桶連通,另一端伸入所述電解腔內與所述電解腔進水管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腔上部設有反應腔進水管和第二酸堿調節管;
所述反應腔進水管一端與所述電解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反應腔連通;
所述第二酸堿調節管一端與設置于所述控制單元內的酸堿桶連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反應腔內與所述反應腔進水管連通;
所述反應腔進水管與所述第二酸堿調節管的連接處設有*管道混合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上部設有沉淀腔進水管、絮凝劑進管和助凝劑進管,
所述沉淀腔進水管一端與所述反應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沉淀腔連通;
所述絮凝劑進管一端與設置于所述控制單元內的絮凝劑桶連通,另一端伸入所述沉淀腔內與所述沉淀腔進水管連通;
所述助凝劑進管一端與設置于所述控制單元內的助凝劑桶連通,另一端伸入所述沉淀腔內與所述沉淀腔進水管連通;
所述沉淀腔進水管與所述絮凝劑進管和所述助凝劑進管的連接處設有第二管道混合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內還設有導流筒和擋流板,
所述沉淀腔進水管一端與所述反應腔連通,另一端通過一導流筒與所述沉淀腔連通;
所述導流筒下部設有擋流板。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吸附腔上部設有吸附腔進水管,內部設有過濾底板、底部設有排水管,
所述吸附腔進水管一端與所述沉淀腔連通,另一端通過布水器與所述生物吸附腔連通;
所述過濾底板設置于所述生物吸附腔的下部空間內,其上安裝有濾頭;
所述吸附腔進水管與所述過濾底板之間的所述吸附腔內部空間中設有活性炭填料;
所述排水管用于將生物吸附腔內部處理后的污水排出。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吸附腔內還包括消毒單元,所述消毒單元用于對所述生物吸附腔內的污水進行消毒處理。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單元設置于所述濾底板與所述生物吸附腔的底部之間的空間內,其設有與設置于所述控制單元內的消毒液桶連通的消毒液進管。
說明書
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環境領域,涉及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實驗室廢水主要來源于學校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等產生的廢液,高校實驗室所產生的廢水特點是:數量少、種類多、組成經常變化。根據實驗室廢水的主要成分,主要可分為無機廢水、有機廢水和綜合廢水。無機廢水主要是含有汞、鉛、鉻等重金屬的廢水、酸堿廢水等;有機廢水主要是含有酚、苯、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等有機物的廢水;綜合廢水即廢水中既含有無機污染物又含有有機污染物的廢水。
目前的針對實驗室的廢水處理方法中,一般采用先將廢水收集后,再使用相應的設備和處理試劑進行處理,若要使廢水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往往需要采用多種處理設備,處理工藝也較為繁瑣,使得廢水的處理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實驗室污水處理工藝繁瑣、效率低下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依次包括收集腔、電解腔、反應腔、沉淀腔、生物吸附腔和控制單元,
所述收集腔用于收集待處理污水;
所述電解腔用于對待處理污水進行電解處理,得到一次處理污水;
所述反應腔用于對所述一次處理污水進行pH值調節,得到二次處理污水;
所述沉淀腔用于對所述二次處理污水進行絮凝沉淀,得到三次處理污水;
所述生物吸附腔用于對所述三次處理污水進行吸附處理,得到達標廢水;
所述控制單元用于控制各腔的試劑添加。
進一步的,所述收集腔的上部設有污水進管和格柵,待處理污水依次經過所述污水進管和所述格柵進入所述收集腔。
進一步的,所述收集腔內還設置有用于混合所述待處理污水的曝氣攪拌混合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電解腔上部設有電解腔進水管和*酸堿調節管;
所述電解腔進水管一端與所述收集腔連通,另一端伸入所述電解腔底部;
所述*酸堿調節管一端與設置于所述控制單元內的酸堿桶連通,另一端伸入所述電解腔內與所述電解腔進水管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反應腔上部設有反應腔進水管和第二酸堿調節管;
所述反應腔進水管一端與所述電解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反應腔連通;
所述第二酸堿調節管一端與設置于所述控制單元內的酸堿桶連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反應腔內與所述反應腔進水管連通;
所述反應腔進水管與所述第二酸堿調節管的連接處設有*管道混合器。
進一步的,所述沉淀腔上部設有沉淀腔進水管、絮凝劑進管和助凝劑進管,
所述沉淀腔進水管一端與所述反應腔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沉淀腔連通;
所述絮凝劑進管一端與設置于所述控制單元內的絮凝劑桶連通,另一端伸入所述沉淀腔內與所述沉淀腔進水管連通;
所述助凝劑進管一端與設置于所述控制單元內的助凝劑桶連通,另一端伸入所述沉淀腔內與所述沉淀腔進水管連通;
所述沉淀腔進水管與所述絮凝劑進管和所述助凝劑進管的連接處設有第二管道混合器。
可選的,所述沉淀腔內還設有導流筒和擋流板,
所述沉淀腔進水管一端與所述反應腔連通,另一端通過一導流筒與所述沉淀腔連通;
所述導流筒下部設有擋流板。
進一步的,所述生物吸附腔上部設有吸附腔進水管,內部設有過濾底板、底部設有排水管,
所述吸附腔進水管一端與所述沉淀腔連通,另一端通過布水器與所述生物吸附腔連通;
所述過濾底板設置于所述生物吸附腔的下部空間內,其上安裝有濾頭;
所述吸附腔進水管與所述過濾底板之間的所述吸附腔內部空間中設有活性炭填料;
所述排水管用于將生物吸附腔內部處理后的污水排出。
進一步的,所述生物吸附腔內還包括消毒單元,所述消毒單元用于對所述生物吸附腔內的污水進行消毒處理。
進一步的,所述消毒單元設置于所述濾底板與所述生物吸附腔的底部之間的空間內,其設有與設置于所述控制單元內的消毒液桶連通的消毒液進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將收集腔、電解腔、反應腔、沉淀腔、生物吸附腔和控制單元集成到一個箱體內,集成度高,大大節省了污水處理的空間占用度,且該系統污水處理設備齊全,可在一個箱體內完成全部的污水處理工藝,使污水達到排放標準,大大提高了實驗室污水的處理效率。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