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東莞市正航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360發布時間:2013-3-6
2006年1月8日上午,松下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松下電池”)*工廠近乎停工。包括王松(化名)在內的幾百名一線工人離開工作崗位,要求廠方為他們全面體檢。
松下電池是一家位于江蘇省無錫市的外商獨資企業,有4000多名員工主要從事鎳鎘、鎳氫電池及鋰電池的開發生產。而在日本本土,早在2005年以前,就關掉了大部分的鎳鎘電池生產廠。
從1月4日開始停工到12日復工,松下電池*工廠的部分工人與廠方反復交涉,希望知道真實的體檢結果,部分人并自發組織體檢。
事件的影響因為互聯網的傳播而迅速放大。從2007年1月1日開始,一篇《無錫松下電池有限公司重金屬超標,影響員工身體健康》的文章在網上開始流行,并迅速被各大媒體轉載。
1月12日,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公關部發表聲明稱“網絡報道嚴重失實”。該公司一名高管則稱“體檢結果出來之前不能得出任何人鎘中毒的結論”。
體檢報告引發爭議
王松在1月11日向松下電池提出了辭職,理由是“在鎳鎘電池生產車間里長期工作,造成體內重金屬鎘含量持續上升”。
風波緣于2006年12月底一篇“超霸電池員工鎘中毒”的報道。王松所在車間的30個工人以此為由,要求查看2006年8月由廠里組織的工人體檢報告。
zui先在工廠醫務室發現體檢報告有問題的,是一個名為王燕成的無錫本地女工。她的尿鎘測定結果為5.41μg/g肌酐。按照*發布的《職業性鎘中毒診斷標準》(GBZ17-2002),尿鎘測定連續兩次在5μg/g肌酐以上者,可列為觀察對象。
王燕成是松下電池的老員工,曾長期在生產車間工作,但自2006年8月體檢結束兩個月以后,“王燕成就被調到了稽查部門,”王松說,“這是個臨時成立的部門,僅僅是負責在廠里四處巡邏。”
王燕成尿鎘含量超標的消息使得其所在車間的30余名同事有些緊張。更多的工人在跟科長、系長等領導反復交涉之后,被獲準查看自己體檢報告復印件。
王松稱,廠方不讓看原件。在對比2005年的體檢結果時,有工人發現尿鎘數據“不正常”。“有個工人2005年尿鎘含量是7.5,到了2006年卻變成3.5”,一般來說,長期在高濃度含鎘空氣里工作,尿鎘含量不會自動下降。
“不正常”的體檢報告令工人們對體檢結果產生了懷疑。
1月4日晚,鎳鎘構成車間的夜班工人開始停止工作;1月5日,鎳氫構成車間也停止工作,王松所在的負極鎳鎘源泉車間在1月5日晚也加入其中。
據相關組織者統計,兩個構成車間加起來,共有10個人的體檢報告顯示尿鎘含量超過5μg/g肌酐。
這10個人在1月6日、7日兩天,自發到南京的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體檢,發現“南京的體檢結果和廠里的體檢結果相差很大。”王松說,“有人從1.5變成了5.1,有人從2.3升到7以上。”
從1月8日開始,整個*工廠一樓的工人都停止工作,據王松估計,“總人數約1300人。”他們站在松下電池工廠的大門口,希望和公司人事部進行交涉。
二次體檢遇阻
停工者與廠方交涉之后,zui終達成了三項要求:其一是改進工人的勞動防護用品;其二是每天給每個工人多發20元的補貼;其三,全體員工再次進行體檢。
王松表示,廠方允諾此后全部換成5.5元一只的3M防護口罩。此前車間工人只佩戴1元一只的*,并且“兩天才換一次”。
1月8日當天,無錫市、*、*派人到松下電池廠成立了一個處理小組,而員工也選出5名代表,與處理小組進行對話,但對話結果與zui初達成的三項要求并無二致。
1月10日,停工者開始到市政府的信訪部門反映情況。無錫當地政府部門則迅速敦促松下電池幫員工進行再次體檢。
1月11日,包括王松在內的負極鎳鎘源泉的部分工人向工廠提出辭職,廠方答應在他們辭職前再安排一次全體員工體檢。
但是由于適逢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搬家,部分工人被安排到常州市疾控中心體檢,另有部分工人則前往南京的江蘇省疾控中心。
在此期間,有不少工人自發組織到外地體檢。但常州疾控中心稱,重金屬含量檢測需要廠方出示證明;而南京方面的檢測機構曾告訴松下電池員工,檢測設備出現問題不能體檢。
由此,二次體檢平添波折,到1月15日,等待體檢的員工還在分批前往常州、南京。
無錫市疾控中心辦公室主任朱小予回憶稱,松下電池有限公司的確在每年組織員工體檢,朱表示,“有個別崗位存在尿鎘含量超標的問題。”
朱小予指出,2006年松下電池有700多名員工參加體檢。
這個數字只占了松下電池4000多員工的一小部分。屬于松下電池第二工廠的何紅(化名)并沒有參加過體檢。她告訴記者,只有進廠工作滿一年的老員工才有參加體檢的待遇。
朱小予反復強調稱,尿鎘檢測的結果有很多意外因素:比如工人在驗尿前沒有洗手,衣服、頭發、指甲中沾染的鎘粉極有可能影響檢測結果。
此外,廣東中毒急救中心一位專家說,用來檢測尿鎘含量的原子吸收分光廣度儀是個很復雜的儀器,各個疾控中心調試機器的情況不同,產生的結果也有可能產生偏差。
按照衛生部發布的《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制》規定,鎘及其化合物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為0.02毫克每立方米。無錫市疾控中心早年曾在松下電池廠進行過環境檢測,發現“部分車間作業點空氣中鎘含量超過國家標準”。朱表示,在今年檢測結果還沒有出來之前,還并不能下任何結論。
況且,慢性鎘中毒的診斷有多項指標,“除了尿鎘測定結果,還要看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尿*結合蛋白含量,并且結合被觀察者的臨床表現才能zui終診斷”。
無錫松下電池有限公司一位高管稱,“在二次體檢結果出來以前,不能說任何員工存在鎘中毒的情況。”
至截稿時止,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公關部并未對記者提出的問題給予回答,該公司公關部王舸稱,會在近期內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體檢報告及相關問題作出公開答復。
職業病之患
1月15日上午,記者在松下電池生產車間現場看到,所有員工已經更換口罩。工人們已經恢復生產。
無錫市一位官員說,這次事件是企業管理者缺乏和下層員工的溝通經驗而迅速擴大的。
“畢竟,工人們對于各種流言缺乏鑒別能力,而職業病醫學知識的傳播也遠遠沒有普及。”
朱小予分析說,國家《職業病防治法》要求,“有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如實向衛生行政部門申報,接受監督。”而目前的外資企業,有不少并沒有主動申報,且參加體檢的員工人數,也由企業自身決定。
這種職業病疏于治理的情形恰恰發生在國外制造產業大規模轉向中國之際。在蘇南經濟突飛猛進的十年間,日、韓、歐美、港臺的類似勞動密集型產業迅速向中國大陸轉移,珠三角、長三角一帶成為外商直接投資的之地。僅供參考本文有恒溫恒濕試驗箱裁剪,僅供參考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