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郵編:310012
聯系人:采購部
留言:在線留言
商鋪:http://www.kindlingtouch.com/st89286/
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細胞存在新型長非編碼RNA
點擊次數:363 發布時間:2012-10-3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研究,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今天,學術期刊《分子細胞》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他們的相關研究論文。
據介紹,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都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一般認為內含子沒有生物學功能。生化與細胞所的研究成果證實了內含子來源的非編碼RNA序列既可以在剪接后穩定存在,又可以在細胞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
科研人員具體闡明了一類雙末端都含有小核仁RNA(snoRNA)的內含子序列在剪接發生過程中,可以形成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命名為sno-lncRNAs。在人類疾病PWS綜合征(又稱小胖威利癥,一種自一歲左右就開始無節制飲食的遺傳性疾病)緊密關聯區域,存在五個sno-lncRNAs,它們在人源胚胎干細胞中表達量*,且異常穩定。功能研究表明,這些sno-lncRNAs可以像“海綿”一樣吸附細胞核內的Fox2,調節Fox2在細胞核內的分布,進而影響Fox2對特異mRNA底物的選擇性剪接調控。
值得一提的是,因PWS綜合征的病理機制至今不詳,而這些sno-lncRNAs在PWS綜合征的人中*缺失,從而提示這些新的RNA分子可能與PWS綜合征的病理發生相關。
該工作主要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生殷慶飛等與計算生物所研究員楊力、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健康中心教授Gordon Carmichael合作完成。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哺乳動物細胞中存在著內含子來源的、具有重要生物學功能的新型長非編碼RNA(sno-lncRNAs),從而豐富了人們對真核細胞轉錄組表達調控多樣性的認識。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