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O 3700,4700,6712系列全自動水質采樣器應用 |
由日本政府資助、產于美國的ISCO 6700泥沙自動取樣儀 雙方技術人員探討ISCO 3700,4700,6712系列全自動水質采樣器性能及適用性 ——西峰局技術人員赴北京林業大學山西試驗基地進行原型觀測工作交流與考察 黃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監督局 劉斌 王鴻斌 為提高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科學化、現代化水平,解決治黃關鍵技術問題,確保黃河長治久安,黃委會提出“維持黃河健康生命”、建設“三條黃河”(“原型黃河”、“數字黃河”、“模型黃河”)的治河新理念、新體系,其中的“原型黃河”處于三條黃河建設的*。而做為“原型黃河”重要組成部分的水土流失原型觀測工作,其地位日益顯得重要。 黃委會所屬的西峰、綏德、天水三個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以下簡稱“三站”),是水利部、黃委會在黃土高原不同類型區建立的我國zui早的三個水土保持科學試驗機構,從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就布設野外試驗觀測小區和試驗小流域,進行天然降雨條件下水土流失規律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缺乏固定投資渠道,儀器設備陳舊,測試手段落后,基礎資料系列也參差不齊。為強化“三站”的水土流失原型觀測工作,2004年6月黃委會正式批復在“三站”實施“典型小流域原型觀測”項目,以改善水土流失原型觀測現狀。 西峰治理監督局負責實施高塬溝壑區的典型小流域原型觀測工作。項目實施二年來,先后恢復了十八畝臺、董莊溝和花果山水庫出口斷面的觀測,維修了楊家溝測站斷面,修建了不同坡度的徑流場,建成了南小河溝流域原型觀測自動化測報系統,目前南小河溝流域的降雨、溫濕度、氣壓、風速風向及測站的水位都能通過超短波自動傳輸到位于西峰局機關的中心站。 為了使原型觀測儀器能得到更新,觀測手段得到提高,所取得的數據更為科學、觀測質量能得到保證,西峰治理監督局與大專院校及原型觀測儀器的生產單位緊密協作,共同探討原型觀測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南小河溝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原型觀測工作,搭建了一個產、學、研結合的橋梁。近年來先后與河海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西安理工大學等大專院校開展了學術交流,探討了原型觀測儀器的選型。與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黃委會水文科技有限公司等儀器生產單位探討了觀測儀器在小流域原型觀測中的適應性。2005年與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共同實施的南小河溝水土流失原型觀測自動化測報系統,開創了黃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原型觀測自動化測報的先河,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3月2日,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朱金兆教授帶領水保學院的科技人員前來西峰局進行了考察與交流。3月21至22日,西峰局專門派出技術人員,赴北京林業大學設在山西吉縣的野外試驗基地,對他們目前所使用的ISCO 6700全尺寸便攜式采樣儀(產自美國)在水土流失觀測中的適應性進行了詳細了解。因為泥沙的自動觀測對于自動化測報系統建設來說是個制約的瓶頸,亟待解決。 ISCO 3700,4700,6712系列全自動水質采樣器目前在國內、外的泥沙及水質取樣中應用很廣泛。儀器采用ABS塑料外殼,堅固耐用,具備防水、防塵、防腐蝕的功效,可以浸沒于水中。便攜式采樣儀內置24個樣瓶,采用ISCO先進的6700系列控制器,可以選擇不同的程序方式,來確保能找到滿足使用要求的*取樣方案,例如:何時啟動儀器、要收集多少量的樣品、如何分配樣品、取樣是按時間還是流量、還是按降雨強度來進行采集。比較適用于野外流域觀測斷面及徑流場的自動取樣使用。 在本次考察時,考察人員注意到北林大在野外使用該儀器時,采用了ISCO 710超聲波水位探頭和ISCO 674雨量計相結合的方式,當水位或者雨強達到設定值時儀器就自動開始取樣(他們設定的時間間隔為5分鐘取樣一次)。 本次考察另外一個較大的收獲是,北京林業大學在流域出口所修建的測流斷面,采用了矩形斷面內套小三角槽的方式(見照片),可以有效地解決流域小水流時觀測精度的問題。南小河溝出口測站十八畝臺和花果山水庫出口觀測斷面均采用了標準巴歇爾堰進行水位觀測,在十八畝臺測站以往觀測時我們注意到,在通過斷面的水量較小時,眼看著有水從斷面流出卻無法在水尺上讀出數據,而這種常流水正體現了流域治理后減少洪水、增加常水的作用,觀測到的資料極其寶貴,因此在今后原型觀測工作的斷面布設上,不妨借用這種斷面模式,可以解決大水與小水觀測之間的矛盾,從而獲取極其寶貴的*手觀測資料。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