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混凝土攪拌站領域成為企業進軍的熱點。五年間多家企業在混凝土攪拌站領域發力。然而,在市場整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盲目進入,對企業而言是否是*時機?挖掘機產能過剩的教訓是否值得企業借鑒。
商場瞬息萬變,十年間混凝土領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象”早已不是霸主,CIFA也已歸中聯名下。CIFA、大象、施維英相繼被中聯、三一、徐工收購。有人說“:混凝土攪拌站領域從此成為‘中國制造’的天下。隨著并購的不斷進行,混凝土攪拌站也成為工程機械企業老總們研究的重要產品線。為何紛紛都對混凝土攪拌站企業下手呢?
群雄逐鹿
騰飛集團工程師根據有關數據分析,混凝土攪拌站900億元銷售規模名列工程機械各行業,30%以上的利潤率更是遠超出工程機械行業平均水平。其實混凝土攪拌站的“*率”早已是行業公開的秘密。只是苦于高技術壁壘,工程機械企業遲遲不愿下手。然而,2011年后隨著各產品線盈利能力的普遍下降,多家企業zui終選擇了啃掉這塊“硬骨頭”。短短5年間,已經有多家企業涌入,要在混凝土泵車產品上分一杯羹。
從挖掘機看混凝土泵車
同樣的故事不一樣的產品,“挖掘機”無疑是“混凝土泵車”成為大眾關注焦點前的*。幾年前,五糧液、奇瑞汽車、吉利汽車、熔盛集團紛紛進軍工程機械,生產挖掘機產品。投資挖掘機市場他們信心慢慢,對挖掘機產品盈利勢在必得。然而,挖掘機的*卻并沒能支撐住如此多家企業的存活。產能過剩問題成為2012年困擾挖掘機行業的zui大難題。幾年后的今天,事實證明新入挖掘機行業企業的生存狀況普遍艱難。有消息透露,一些沒有研發實力和行業基礎的工程機械企業已經面臨破產的危機。
行業涉入需謹慎
我們不由反思,目前國內房地產領域并不火爆,市場前景與前些年相比,用“慘淡”來描述并不過分。在這種情況下,與房產建設息息相關的混凝土攪拌站產品市場會像企業想象的那樣好嗎?沒有行業基礎、缺乏研發能力、沒有*的涌入企業如何能夠跟中聯—CIFA、三一—大象、徐工—施維英 這樣的行業*們爭奪市場,盈利從何談起?筆者認為,混凝土攪拌站領域雖然有較高的利潤率,但是行業競爭已趨白熱化,企業涉入需謹慎。
文章來自:/news/504.html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