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體魚心灌流
【目的】學習離體魚心灌流的方法,了解內環境中各種因素的變化對心臟收縮的影響。
【原理】離體心臟放在生理溶液中可維持其生理特性一定時間,人為地改變生理溶液中的離子成分,或者加入某些藥物,能明顯地影響心臟的活動。
【器材】胡子鯰、羅非魚或其他魚類。蛙手術器械,斯氏(Straub)蛙心插管,蛙心夾,淡水魚心臟灌流液,小燒杯,滴管,絲線,刺激器,換能器(10g),二道生理紀錄儀,5%NaCl,2%CaCl2,1%KCl,10-4腎上腺素,10-5乙酰,肝素。
【方法與步驟】
⒈心臟插管 用探針在實驗魚顱骨稍上劃斷脊髓,腹面朝上,把魚固定在蛙板上,暴露心臟。硬骨魚心臟結構有很大變異。應識別魚心臟各部分和心臟周圍大血管,如動脈干、動脈球、心室、心房、靜脈竇、總主靜脈等。
用剪刀小心剪去大血管周圍的系膜和。在心臟下方繞一線打一活結備用。在動脈干下穿兩條線,一條線在動脈干距動脈球半厘米的地方結扎,另一線置動脈球近心房處打一活結備用。提起動脈上的縛線,用眼科剪在動脈球前端沿向心方向剪一小斜口,把裝有心臟灌流液的斯氏蛙心插管(加入2~3滴肝素)由此口插入動脈球,再細心地將插管向心室方向插入,經主動脈瓣入心室腔內(不可以插的太深,以免心室壁堵住插管下口)。當插管內液面隨心搏上下波動時,說明插管已進入心室腔,用滴管吸去插管中的液體,換上新鮮灌流液,然后將動脈球上備用的活結扎緊插管,并將線固定在插管的玻璃鉤上。
⒉摘出心臟 剪斷動脈干,小心提起插管和心臟,將心臟下方預先打了活結的線調至適當位置,將總主靜脈進行牢固的結扎(切勿損害靜脈竇),在結線處的下方剪斷,摘出心臟,用新鮮灌流液反復更換插管內液體,至無紅色為止。保持灌流液面高度恒定(1.5~2cm),即可進行實驗。
⒊把蛙心插管固定在支架上 用蛙心夾夾住心尖,蛙心夾連線的另一端系于換能器的受力點上,換能器的輸出與生理紀錄儀的前端放大器接通。
⒋觀察項目
⑴用zui慢紙速(0.5mm/s),描記正常心搏曲線。曲線的疏密代表心跳頻率,可根據紙速來計數;曲線的幅度代表心室收縮強弱;曲線的基線代表心室舒張的程度。
⑵向插管中加入1~2滴5%NaCl溶液,同時做好給藥記號,描記心搏曲線,當曲線出現明顯變化后,立即用滴管吸去插管中的灌流液,用新鮮灌流液換洗2~3次,使灌流液面保持原高度,待心搏恢復正常。
⑶加入1~2滴2%CaCl2溶液,觀察換液同前。
⑷加入1~2滴1%KCl溶液,觀察換液同前。
⑸加入1~2滴10-4腎上腺素溶液,觀察換液同前。
⑹加入1~2滴10-5乙酰溶液,觀察換液同前。
⑺若心臟活動正常,可進一步觀察溫度對其的影響。將插管內的灌流液全部換上33~35℃的灌流液,觀察心搏曲線的變化。然后換上溫室灌流液待心搏曲線恢復,再將插管內的灌流液全部換上8~10℃的灌流液,觀察心搏曲線的變化。
注意事項:
⒈心室插管不可硬插,以免戳穿心壁;摘出心臟,勿傷靜脈竇。
⒉每個實驗觀察項目前均應有新鮮灌流液進行的對照紀錄。
⒊各種藥液滴管要,不可混淆。每次加藥量不可過多,先加1~2滴,如效應不明顯時可再補加。
⒋隨時滴加新鮮灌流液于心臟表面使其保持濕潤狀態。
⒌每次換液時,要求插管內的液面保持相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