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孕期經歷高血壓的女性或在后期生活中患心臟病和心力衰竭的風險較高。
在西方國家中,大約1%-6%的孕婦會保守高血壓影響,當其生產完之后血壓就會趨于正常水平,這種情況稱之為妊娠高血壓,其與先兆子癇的不同之處在于,患者的尿液中并不存在微量蛋白質,如今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認識到,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的女性在后期更有可能會患上心血管疾病。
然而,針對諸如心臟病和心力衰竭等不同心血管疾病的大量研究往往會得出混合的結果,為了揭示其中的關聯性,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涉及360萬女性的21項研究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綜合分析,其中12.8萬名女性此前就患有妊娠高血壓,這種類型的研究是將所有現有研究的數據結合起來,幫助研究人員比較并鞏固經常發生相互矛盾的研究結果,從而得出更為可靠的結論。
研究人員發現,與孕期未患高血壓的女性相比,次懷孕經歷高血壓的孕婦患總體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45%,而患冠心病的風險則會增加46%;一次或多次懷孕時受高血壓影響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81%,患冠心病的風險會增加83%,患心力衰竭的風險會增加77%。研究者Clare Oliver-Williams表示,當我們分析所有可用的研究時,那些孕期高血壓的女性(即使其沒有發展為先兆子癇)很有可能會患上多種類型的心血管疾病。本文研究提供了證據揭示孕期與隨后心血管疾病事件風險之間的關聯,此前研究人員發現,復發性流產、早產、胎兒生長受限和先兆子癇均與心臟病風險較高直接相關。
研究者表示,目前他們并不是*清楚為何妊娠高血壓與后期心臟病發生直接相關,然而研究表明,孕期高血壓會誘發機體持續性損傷進而引起心血管疾病,因此患妊娠高血壓的女性可能會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存在一定的易感性,這或許是因為懷孕對女性身體的巨大需求有關。
后研究者表示,孕期女性患上高血壓或許并不是她們的問題,而患上心臟病也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經歷過妊娠高血壓的女性可能會遇到棘手的問題,但如何去應對才會重要的;積極的一些小改變或許就能幫助她們,比如多攝入水果和蔬菜,定期鍛煉等都是比較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