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感缺失是多種精神障礙的核心臨床癥狀,常見于精神分裂癥、抑郁癥、雙向障礙以及物質濫用人群,且被認為是個體功能預后和疾病負擔的重要預測因素。傳統上,快感缺失被定義為體驗愉快事件的能力或尋求獎賞的意圖減少或缺失。然而,臨床和情感神經科學顯示,這一對快感缺失的傳統理解并不能充分地反映上述精神障礙,特別是精神分裂癥所呈現出的情感異常的特點。而與愉快體驗相關的信念則可能在個體內在的愉快體驗與快感缺失的外顯、可觀測的行為缺損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個體認為自己在社交互動中不會感到愉快的信念可能會導致其不會去從事任何社交活動。而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在臨床或是一般群體中,都還沒有專門測量此類愉快感相關信念的工具。
為了填補該領域的空白,中國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神經心理和應用認知神經科學(Neuropsychology and applied Cognitive Neuroscience,NACN)實驗室研究員陳楚僑與同行合作進行了一系列專門考察臨床和非臨床群體低愉快感信念的研究。
在研究一中,研究者編制了愉快體驗信念量表(Belief About Pleasure Scale,BAPS),并使用373名大學生樣本對量表進行心理測量學的初步檢驗。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BAPS條目分布在四個因素上,分別是對愉快感的貶低、對愉快活動的期待、負性后果期待,以及注意轉移。量表總分和各自量表得分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測信度。此外,BAPS得分被發現與已有的測量愉快體驗及快感缺失的量表得分均存在顯著相關。
研究二選取了838名精神分裂癥患者和349名大學生,并分別在兩個樣本中檢驗BAPS的量表結構。臨床和非臨床樣本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均支持雙因子模型——模型中每個條目的變異同時被一個總體因子和一個子維度因子解釋,且模型中的4個子維度因子與研究一中的4個因子*相同。BAPS量表總分和各自量表得分在精神分裂癥樣本和大學生樣本間均存在顯著差異。而且,BAPS還被發現與精神分裂癥患者接受精神科醫生臨床評估的快感缺失癥狀水平顯著相關。
后,研究者進一步考察了低愉快感信念在跨精神分裂癥譜系各樣本上的情況。因此,研究選取了年齡、教育水平相當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高社會快感缺失個體以及健康對照被試各65名,并考察其愉快體驗的相關信念。結果顯示三組被試在BAPS總分及子量表得分上均存在顯著差異。具體來說,*精神分裂癥組在BAPS總分及各子量表得分上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而僅在對愉快感的貶低子量表得分上顯著高于社會快感缺失組。而高社會快感缺失組在BAPS總分和除注意轉移子量表以外的所有子量表上的得分也都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為臨床及亞臨床群體中低愉快信念的存在提供了初步的證據支持,并且提示BAPS具有較好的心理測量學特性。研究結果突顯了個體所持有的信念系統對快感缺失(見于罹患精神分裂癥、抑郁癥、雙向障礙和物質使用障礙的患者)的重要作用。BAPS可以作為闡明針對快感缺失的心理干預療效的有效工具。陳楚僑團隊正在開展一項比較和對比不同國家健康個體的愉快體驗相關信念的跨文化研究。此外,他們也在臨床與亞臨床樣本中考察這些低愉快感信念背后的神經關聯,以期在不遠的未來為快感缺失個體的評估與干預提供一個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