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大多數人認為“”的記憶意味著永遠不會忘記東西,但也許忘記東西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操縱”一個隨機和不斷變化的世界。兩位神經科學家周三在一篇發表于《神經元 (Neuron)》期刊上的研究中如是說。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多倫多大學的 Blake Richards 教授表示, 記憶不應該像錄像機那樣工作,而是應該像能有助于我們做出更好決定的有用規則一樣。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還沒有找到人腦存儲信息的限制,而且還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記住一切。然而,大腦實際上消耗了能量使我們忘記東西,通過產生新神經元來“重寫”舊神經元,或通過削弱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但是,如果我們的大腦沒有用盡空間,那為什么會健忘呢?
首先,忘記舊信息可以使大腦更有效率。在這篇新論文中,Richards 援引了 2016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科學家們對小鼠進行了一次訓練,以尋找“水迷宮”。迷宮的位置被移動,然后研究人員給老鼠注射一種藥物,幫助它們忘記了原來的位置。忘記*輪訓練的老鼠更快地發現了新的迷宮。
Richards 還用人工智能舉例說明。如果你教電腦識別面孔,只讓它記住成千上萬張面孔的所有具體細節。然后,當你讓它識別一個新的面孔時,人工智能實際上并不知道它是一張臉,因為它從來沒有學習一般的規則。它不是學習面孔通常是橢圓形的,包括兩只眼睛,一個鼻子和一張嘴。
人的大腦也可能遇到這個問題。理查茲將此與《博聞強記的富內斯》(Funes the Memorious)進行了比較,一個名叫 Funes 的人因為從馬上摔下來,從此獲得了不可思議的記憶能力。Funes 記得細節,但“不了解因為他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個人快照時刻”。為了修復這個程序,AI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正則化”的技術,強制系統忘記一些細節直到留下了他們感興趣的核心信息:什么是一張臉,什么是一只狗和一只貓,等等。
由于語義記憶(semantic memories)和情景記憶(episodic memories)的性質, 我們的大腦往往會更快地忘記情景記憶。Richards 表示:“大腦的原則是忘記一切,除了顯著的事情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