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人類在與許多種的癌癥的抗爭中取得了進展,但胰腺癌的治療形式仍然不容樂觀。只有約4%的患者可以生存5年,主要是因為疾病的惡性轉移的能力,即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的能力。近日,一組研究人員想出了一個新穎的方式來阻止其蔓延:使用轉基因細菌直接對癌細胞進行輻射。在一項對攜帶人類腫瘤的小鼠的研究中發現,該治療方法可以縮小嚙齒動物的原發腫瘤且不影響健康組織;同時也能轟擊那些已經擴散到整個動物的癌細胞,使癌細胞數量減少高達90%。
這種以癌癥為靶點的微生物,單增李斯特菌,是一種桿狀細菌,它可以穿透細胞以感染的人類和動物。雖然作為病原體它可引起嚴重的疾病,如腦膜炎,但一個健康人的免疫系統通常可以在它對機體造成損壞之前就摧毀它。由于該細菌擁有在關鍵免疫細胞巨噬細胞中生存的能力,一些研究人員使用毒性削弱的、攜帶著一些腫瘤DNA的李斯特菌,去引導人體的免疫系統識別和消滅癌細胞,否則在通常情況下可能癌細胞往往會被免疫系統忽視。

在紐約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免疫學家Gravekamp聯手放射生物學家Ekaterina Dadachova和她同事,用放射性化合物錸-188修飾了李斯特菌,錸-188被標記在附著在細菌上的單克隆抗體上。在超過16天(包括為期一周的休息)的過程中,他們胰腺癌高度轉移的小鼠,已經被注射的細菌“標記”。與給予生理鹽水的小鼠相比,放射性細菌治療使轉移性細胞的數量減少了90%,這個發現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學術進展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上發布。減毒李斯特菌本身就使轉移癌細胞減少了50%,原發腫瘤的治療效果是并沒有那么讓人驚喜,但仍然可觀:李斯特菌與輻射組合,使得腫瘤收縮了64%,與生理鹽水組老鼠比較,李斯特菌本身就貢獻了20%。這個方法對健康組織的損傷小。
研究者表明,雖然90%的轉移型腫瘤細胞的減少很顯著,但其余的10%仍然是潛在的致命因素。研究者認為,通過使用更持久的輻射方法,有可能獲得的成功率。
但將這種方法投入臨床使用,還需要考慮相當多的問題。如以減毒李斯特菌為基礎的疫苗在人類宮頸癌患者只有輕微的流感癥狀,但作為免疫系統較弱的胰腺癌病人,是否會有更嚴重的反應。還有在細菌死亡后,放射性物質的釋放是否會達到危險水平,一些研究表明在腎組織會有一些堆積。這些風險是否值得接受還需要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