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溶氣氣浮裝置概述
廢水處理一直困擾著各個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如造紙、印刷、食品、石油化工等企業,由于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因素,進口設備投資太大,中小型企業難以承受。針對目前這種現狀,我廠密切跟蹤國內外污水處理的新理論新技術,并結合多年來污水處理的實踐經驗,推出了壓力溶氣氣浮裝置等成套設備。該設備氣泡發生量大且致密,直徑更加微小,可達到20微米,吸附力更強,在反應過程中,微氣泡與絮凝體發生強力結合,懸浮物與水的分離瞬間完成,池底污泥可以間歇性排放。運轉表明,處理效果穩定、可靠、達標,操作方便,易于掌握,運行成本低,受到了用戶的廣泛贊譽。
主要構造說明
1.氣浮系統
氣浮系統集進水、絮凝、分離、集水、出水于一體,與傳統氣浮設備類似,設有一個穩流室、溶氣釋放室,使處理性能更穩定,效果更*。
穩定室:通過折板反應的原水,流速很高,若直接與溶氣水接觸,會消散微小氣泡,影響氣泡沾附絮塊效果,從而降低氣浮處理效率,若增加了穩流室,使湍流的原水動能消耗,勻速進入溶氣水釋放室,從而有力保證了去除效果。
溶氣釋放室:溶氣釋放室與分離室于一個槽體。中間隔開,溶氣水與絮凝完畢的原水在此粘附,緩慢上升,進入氣浮分離室,保證了絮凝塊與微小氣泡的接觸空間與時間,使溶氣水的釋放率達80-100%。
2.溶氣系統
對于氣浮設備來說,溶氣系統好比是氣浮設備的“心臟”,也是氣浮設備的zui主要的部件,在這個階段,氣與水在泵的進口處一起吸入,經剪切加壓混合成溶氣水,氣液兩相充分混合并達到飽和,整套溶氣系統zui大的含氣量達10%,且氣體的溶解度為100%,使氣體彌散時的微氣泡分布均勻,平均氣泡直徑小于30um。該溶氣系統是對傳統氣浮改進和技術創新,提高了氣浮分離效率,大大降低設備生產和運行費用。
溶氣氣浮分離裝置工作原理——溶氣氣浮機與傳統氣浮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性。
其主要特點有:
1.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
2.所產微氣泡小而均勻;
3.性能*,處理效果穩定可靠;
4.安裝方便,操作簡單,易于掌握;
5.浮渣濃度高,產泥量少,易于脫水;
6.出水效果好,投資少,見效快;
7.技術*,設計合理,運行費用低等。
運行前準備和檢查:
1.檢查進水泵、溶氣泵、空壓機的正常與否,馬達的轉向是否相符,油位是否正常等。同時要檢查刮渣機,作空車運行,檢查其傳動部份是否正常;牙箱油位不足時要加夠;刮板是否靈活;行車速度是否正常;觸點開關是否靈敏;電線的裝放是否正常;
2.按要求配備好混凝劑,檢查投藥計量裝置是否正常。
3. 檢查各閥門的性能,壓力表的正常與否。
4.啟動空壓機,關上出氣閥,待升壓后,打開儲氣鼓的排水閥,排完水后繼續升壓,檢查能否達一定壓力(約0.6MPa)時會自動停機,如不停,必須調好壓力觸點開關,使其達壓自動停機。然后打開出氣閥降壓,視其能否降到一定壓力約(0.4MPa)時會自動停機。要使空壓機能在一定壓力范圍內會自動開機和停機。
5. 檢查好釋放器,使其呈完好和暢通。
6. 啟動空壓機讓溶氣缸進氣,隨后啟動溶氣泵向溶氣罐進水,控制進水水位在溶氣罐下部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處。待罐中升壓,同時控制調好空壓機出氣管路上的閥門,使其出氣壓力穩定在0.4MPa處左右。
溶氣氣浮分離裝置工作原理——設備的操作規程
1、設備使用前應按試運行方法,試運行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2、開啟設備時,應先打開溶氣系統5—10分鐘,待溶氣系統工作正常后再送入污水并打開加藥泵投加混凝劑和助凝劑。
3、停止運行時,應先關閉進水及加藥裝置,溶氣系統繼續運行10分鐘,然后才能關閉整套氣浮設備。
4、設備運行中應經常注意運行是否正常,發現問題應及時停止運行,進行檢查。應做到機器開啟時人不離崗,隨時觀察。
5、對水泵、空壓機及攪拌機等需定期加油。一般水泵一個月加一次潤滑油,空壓機和攪拌機兩個月加一次油,半年換一次油。具體請按照該產品的說明書進行維護及保養。
6、刮渣機工作時嚴禁將手放在軌道上。
7、氣浮機運行一段時間后應對池體進行清洗,一般夏季為60天,冬季為90天,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8、水泵*停用應將泵內水放空,冬季更應注意防凍。
9、及時清除廢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防止設備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