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人工合成胰島素40周年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今年是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40周年。1965年9月17日,*生物化學研究所等單位經過6年多的艱苦工作,*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種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作為中國人的驕傲,許多人認為,這是中國科學家與諾貝爾獎距離zui近的一次。它和“兩彈一星”研究一樣,也是中國人在科學領域的面子———不但證明了中國人是聰明的,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還證明了中國在科研領域可以和西方發達國家相競爭,甚至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做出世界*的成果。
40年來,圍繞這項工作,已經出現過數以千計的各種形式的報道。但是,在這個為期六七年的研究中,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被探究得zui少的可能是1960年前后的“大兵團作戰”。
以科學家為中心
人工合成胰島素課題于1958年12月底正式啟動。由于工作非常艱難、工作量非常大,而自己既缺乏有機合成經驗,人手又不夠,所以剛一開始,課題的首倡者*生物化學研究所就先后請求與*有機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化學系有機教研室合作。有機所不肯加入,而北京大學很快就同意了。經過幾輪磋商,1959年3月,生化所和北大化學系簽定了合作協議。剛剛于1958年由生化所協助建立的復旦大學生物系生化教研室也想參加胰島素合成工作。生化所不太愿意,只同意讓它參與做一點天然胰島素的制備工作,沒把它列為正式的協作單位。
北京大學的相關工作由有機教研室主任邢其毅教授、研究組組長張滂教授領導。他們和陸德培等4位青年教師、季愛雪等4位研究生一道,帶領有機專業的十多名應屆畢業生以畢業論文的方式開展合成研究。而生化所則建立了由鄒承魯、鈕經義、曹天欽、沈昭文等人分別負責的5個研究小組,他們各帶了一批年輕的科研人員,分頭探路———因探路成功而一直延續下來了的只有由鄒承魯負責的天然胰島素拆、合小組和由鈕經義負責的胰島素肽鏈有機合成小組。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