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問題食品無所遁形
食品、環境問題重重
告別了2012,不知毒膠囊、地溝油、塑化劑是否走遠;
迎來了2013,不得不品嘗北京的香煙、上海的排骨湯;
上街買菜,不知有機黃瓜是否貨真價實;
路邊烤羊肉串的帥哥叫賣著,不知是否是掛羊頭賣鴨肉;
遠處飄來麻辣燙的誘人香味,不知里面大腸桿菌是否超標;
回家洗菜,不知殘留了多少農藥,又產生了多少亞硝酸鹽。
POCT生活暢想
隨著POCT云平臺的發展(張賀秋:云計算與POCT),老百姓會過上POCT云生活,每人口袋里多出一樣東西:綜合POCT檢測儀。綜合POCT檢測儀里面的APP實時更新,有新的食品問題出現,下載新的檢測程序即可。
出門前,測測自己家門口的PM2.5濃度,決定是否戴PM2.5口罩;
買菜時,用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檢測農藥殘留量;
去麻辣燙小攤,實測湯里面的大腸桿菌含量,挑一家含量低的;
去飯店點一桌菜,測出菜是用地溝油炒的,把老板叫來,免單。
這樣的日子并不遙遠。現在淘寶網上已經可以買到用于水質檢驗的氨氮快速檢測試劑盒、堿度檢測試劑盒、余氯檢測試紙、鉻測定試劑盒;用于食物檢測的亞硝酸鹽試劑盒、水溶性非食用色素試劑盒、二氧化硫檢測試劑盒,甚至還有肉類新鮮度快速檢測試劑盒;用于空氣質量監控的甲醛檢測試劑盒;用于微生物檢測的胃幽門螺旋桿菌快速鑒定試紙、弧菌檢測試劑盒等。
如果POCT能夠變得像上述那樣簡單、快速,老百姓能夠時刻監督,那么問題食品也就無所遁形。
POCT生活之瓶頸及展望
江西南昌大學中德聯合研究院副院長魏華博士以"生物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及POCT中應用的現狀及前景"為題,為大家帶來了食品領域的主題演講。目前POCT雖然已經擴展到食品檢測領域,但尚存在準確性不足、技術創新不夠、跨學科大合作少等問題。
魏華博士將生物技術應用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檢測平臺建立當中,從方法學角度使得免疫檢測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他們利用駝羊生產分子質量僅為15kDa的納米級抗體,具有穩定性強、可溶性好、易表達、免疫原性低等特點,特別適合于基因工程改造,進而用于食品致病微生物的免疫檢測。
魏華博士還開發了以熒光納米粒子、磁性納米粒子作為新型標記物,進行樣品前處理的技術。期望以此實現復雜生物樣本的免疫層析試紙條檢測,為POCT提供更有效的技術手段。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與POCT臨床檢測技術,相輔相成,預期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必將相互效力,為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