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山東派力迪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閱讀:63發布時間:2012-11-6
今年以來,我國東部沿海多個城市因擬建石化化工項目引發環保爭議。《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相關主管部門獲悉“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編制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規劃,重點對典型海洋生態區、核電和危險化學品集聚區、城市相鄰海域、臨港臨海產業園區和重大工程建設、海洋傾廢實行實時和全過程環境監管。原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專家組成員趙章元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呼吁,在環境容納量不足、污染物不易擴散的封閉型海灣(如大連灣),要禁止新上馬石化化工項目。
從某種意義上講,石化化工行業的環境風險并非“新聞”。
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6年多前,原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建設影響評估中心專家周學雙就披露,截至2005年,全國銷售額500萬以上的化工石化企業就高達21236家。根據全國環境風險排查情況,近幾年審批的化工類項目中,周圍5公里內有城鎮的占33%、位于江河湖海及水庫沿岸的占18%、位于水源取水口上游或自然保護區、重要漁業水域和水生物棲息地附近的占5%、處于三峽庫區及南水北調水源地附近的占3%。
2006年,原國家環保總局曾在調查中指出,全國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81%布局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
而在4年后的2010年,環保部開展了沿江沿河排查整治行動,檢查了化工石化企業近18000家,排查出環境污染隱患企業3607家;環保部組織開展了全國范圍內的石油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的化學環境檢查,涉及企業共43510家,其中81.3%的企業具有環境風險,位于長江、黃河、海河等7大流域的企業占86.2%。
數據仍不容樂觀。環保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主任田為勇今年披露,全國4.6萬多家重點行業及化學品企業中,有12%的企業距離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環境敏感區域不足1公里,10%的企業距離人口集中居住區不足1公里,72%的企業分布在長江、黃河、珠江和太湖等重點流域沿岸;50%的企業無事故應急池。
根據全國專家的戰略環評成果,環保部低調向天津、河北、遼寧、山東4省*印發了《關于促進環渤海沿海地區重點產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并提出,環渤海沿海地區的煉油、石化、冶金、能源、化工等重化工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如不及時引導、優化和調控,將難以遏制環境污染加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下降的趨勢。”
環保之爭各地項目分散布局不利監管
今年初,*答記者問時承認,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部分危險化學品企業與城區、居民區以及周邊企業的安全距離進一步縮小,安全環保隱患增大。部分地方化工園區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缺乏統一協調,園區整體規劃缺乏安全評估,項目布局與安全環保設施不配套。
上述調查組專家向記者舉例稱,在石化企業發生環境事故后,防止事態擴大的方法是預先建立圍堰,但目前部分化工企業幾個設備(如裝有易燃易爆液體的儲罐)共用1個圍堰,一旦發生環境事故而應急不力,就容易導致連體的火災、爆炸甚至高危污染物泄漏。
在上個月關于二甲苯(PX)項目的環保爭議中,“國外PX項目必須選址在距離城市100公里外的地方”的說法被廣泛傳播,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明森向《經濟參考報》回應稱“這是一個訛傳。按照國家規定,防護距離之內不得設置居民區,那么工業園區里的工人住在哪?東部人口稠密的(特)大型城市怎么可能建起廠子來。世界上工廠面積zui大的化學產品基地就建在德國萊茵河畔。”
對于“我國防護距離標準比國外低”的提法,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研究員胡學海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解答稱,我國在設置防護距離時,引用的是美國上個世紀70年代的參數,當時在技術、管理、設備等方面遠不如現在*,近年來隨著化工項目陸續進園區,無組織排放源越來越少了,正因為騰出了一些安全余量,所以允許把防護距離定得更小“這方面不能簡單地用標準的松緊來評價”。
但環保部咨詢專家、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毅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稱,這幾年的新建化工項目在防護距離上都考慮到了,已建化工項目在幾年前的審批過程中也符合當時的防護距離的要求,但由于這兩年城市居民區的快速擴張,原來的工業區和居民區又連在一起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環保專家就表示,實際上,一些人提出的“化工圍城”實際上是“城圍化工”。
“盡管我國石化化工項目的防護距離標準并不比歐美發達國家差,”但劉毅說,美國的休斯敦石油化工基地,規模比我們任何一個基地都大,但是美國是集中布局,全國就一兩個石化基地。而我們很多地方石化項目的規模都增長得很快,就變成分散的發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環保專家表示,這意味著,中國的各級環保部門要為大至*、小至縣級的石化基地疲于奔命。
布局之憂專家疾呼封閉海灣禁建相關項目
“在資源供給有保障、物流成本較低、下游市場發達、環境容量大的廣東、浙江、江蘇、海南、天津等沿海地區布局建設*石化產業基地。”今年初,*發布的《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對PX原則上依托煉油項目布局,要充分考慮自然災害發生可能性,確定合理的安全防護距離,提高項目建設安全環保標準。
然而,趙章元披露,近幾年,石化化工項目早已密集布局沿海,zui典型的是浙江寧波的舟山群島。舟山群島是我國傳統“四大漁場”中zui大的一個,全國超過一半帶魚都是從那里捕獲的。而今,舟山群島周圍修建了大量的大油庫和石化項目“這會把整個漁場葬送掉”。
“目前,環渤海地區的重化工項目已經大大‘超生’!”趙章元疾呼,環渤海地區周圍云集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內三大*,更有殼牌、俄羅斯石油公司、美國通用、韓國SK、三菱化學等10多家世界50強石化化工*“跑馬圈地”。拒不*統計,環渤海一帶僅石油化工產業總投資額已超過1萬億元,總煉化能力超過1億噸。
*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截至2011年12月的數據顯示,遼寧包括4個大型化工園區,其中,錦州灣規劃建成“*煉化生產和石油儲備基地”;河北包括2個特大型化工園區,其中,滄州渤海新區規劃建成“京津冀都市圈重要重化工基地”;山東包括3個大型化工園區,其中,煙臺規劃建成“國家石油化工基地、北方海洋化工基地”。
“沿海地區并非一概不能新上馬石化化工項目。”趙章元認為,相反,要把新項目分散到環境容納量比較大、污染物比較容易稀釋的地方。我國有1萬多公里的海岸線,應該將這些項目建在開闊的海域,而不是封閉型海灣(如大連灣)。
即便是環境容納量較大的開闊海域,也存在“打擦邊球”的情況。記者查閱日前引發環保爭議的華東某個大型危險化學品項目時發現,該項目核準申請剛被國家*受理,尚未經環保部的項目環評,就與石化中下游企業、裝備制造企業等22個項目簽署了落戶協議或合作意向書,總投資約200億元。此外,該省國土部門也受理了該項目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預計批準面積達到422公頃。
在上述緊急文件中,五部委要求:“加強要素資源管理,地方各有關部門不得向未經審批核準的違規項目配置要素資源。項目業主單位要依法依規履行項目的審核程序,不得未批先建、邊批邊建。對于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追究相關單位和主要責任人的責任。”
“各部門各司其職,無可厚非。在項目申請受理或批準前,環保部門很難讓別的部門都等它點頭同意。”胡學海建議,未來應借鑒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部際協調機制,強化環保、發改、工信、國土、電監等部門強化聯合執法力度,讓各部門的步調更加一致,讓企業找不到鉆空子的空間。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