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安徽上華電纜有限公司(銷售部)>>公司動態>>2014年將成為核電復蘇的時間窗口
2014年將成為核電復蘇的時間窗口
“2013年核電企業整體毛利率接近40%。"招商證券分析師王建偉告訴記者,“核電站的整體非常高,按照全壽命(60年)計算,核電運營凈資產收益率高達21%。"
在沿海核電重啟的背景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嗅到了投資機會。據公開資料顯示,太原鋼鐵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太鋼不銹(000825.SZ)的核電用鋼產品曾供給浙江三門核電項目、山東海陽核電站等核電項目。公司預計核電產品銷售今年會同比增長20%左右。
目前從的核電分布來看,美國在運核電機組100臺、在建5臺,共計105臺,數量居*;法國在運58臺、在建1臺;日本在運48臺、在建2臺;中國大陸在運21臺、在建28臺,共計49臺,總數僅少日本1臺,總數居*四。
從核電總數來看,中國在核電業中當屬前列,但在國內發電量的占比并不高。在目前建有核電站的31個國家中,法國的核電占比是世界*,高達77.7%,韓國34.6%,俄羅斯18%,美國將近20%,中國內地排在zui后,約為2%左右。
“中國的核電占比如果要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發展的空間還相當大,‘10%’對中國而言,是理想數字。"*院士葉奇蓁向記者分析道。
放棄還是重啟,對于核電戰略,似乎沒有中間路線。
國內核電中*發展規劃頒布后,中國再次迎來新一輪的核電高峰期。
“對于中國的現實情況而言,積極發展核電應該是沒有疑問的。我國目前在運和在建核電規模總計4875萬千瓦,要實現2020年在運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今明兩年就要新開工建設10臺機組;另外,‘十三五’期間還需要平均每年開工建設6臺機組。即使如此,到2020年核電在電力總裝機中的占比也不足3%。"核電專家張祿慶告訴記者。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核電建設包括了燃料供給商、設備供應商、電力輔業集團、發電企業核輸配電企業等幾個環節。而對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來說,利潤分配格局有所不同。目前,在上游即核燃料及原材料生產環節,國內還沒有相關的上市公司。
而中游的核電設備制造由于壟斷程度高、技術壁壘高,在產業鏈條上處于有利的地位,定價能力強。在其他輔助設備領域,由于核電產品屬于產品,毛利率也普遍較高。此外,雖然上網定價權在國家主管部門,但因為政策傾向,處于下游的核發電企業盈利能力較火電、風電強。
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目標為8000萬千瓦。而此前業界普遍預期值為6000萬-7000萬千瓦。由此可見,相關部門重啟核電新建項目審批程序正在加速推進。根據目前對2020年前項目建設進度的預測,按CPR1000堆型的核電站平均單位投資為1.2萬元/千瓦,設備投資占總投資的50%左右測算,設備投資總需求為4800億元左右,2014年設備投資需求約為700億元左右。
太鋼不銹總張志方向記者表示,在鋼鐵行業陷入困境的大環境下,核電用鋼產品將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AP1000堆內構件不銹鋼的用料,核電用
硅鋼產品都是太鋼*的,從核電前端的核反應堆,到之后的發電機組,都需要特殊鋼材。這類特殊產品肯定是太鋼今后新的增長點。"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囿于核電安全以及體制原因,核電領域的開放必將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
“五大發電集團等企業首先應該積極和已具有核安全資質的企業合作,取得核電項目的參股權。通過參股,不僅要提供相應的資本金,更重要的是派遣一些技術、生產管理方面的人員,全程參與進去。逐步學習、日積月累,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核電項目建設、運營能力,也就不難取得合格的核安全資質。"張祿慶向記者表示,企業可以借鑒大亞灣核電建設中循序漸進的經驗。
除去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外,相關企業參與核電資產的投資也是中國核電發展的一大問題。當前,除了中核集團、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以下稱中廣核)外,五大發電集團中,只有中電投擁有核電牌照,是國內三大核電運營商之一。
看好核電的巨大前景,其他發電企業也積極申請核電牌照。大唐集團成立了核電專家委員會,并儲備了大量核電人才,但只在福建寧德核電項目中有所收獲;華能集團雖然也沒有核電牌照,但其控股山東石島核電項目,籌建國內*高溫氣冷堆商業化推廣工程,并將目光投向核電技術領域等;國電集團和華電集團也積極在國內核電項目中尋求參控股。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