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閱讀:34發布時間:2022-10-11
編者按
近日,由全國環境商會主辦的2021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辦。論壇期間,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就碳監測及服務市場等相關話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下面文字為詳細報道。
總裁說
◎“十四五”期間,如何抓住“雙碳”目標所帶來的科技創新和產業機遇,推動環保產業整體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是環保企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對政府職能部門而言,通過溫室氣體監測網可掌握不同區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進行碳排放計量與管理以及制定科學有效的碳達峰規劃路徑。
◎對企業而言,通過溫室氣體監測數據可了解碳資產整體情況,及時進行碳交易、能源轉型、綠色發展、廢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治理效益。
上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市,我國碳市場由此成為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的市場。
談碳排放權交易不能不談碳監測評估體系,只有做好碳排放源的監測,才更有利于碳交易市場的規范發展。那么目前我國的碳監測技術是否成熟?在碳達峰碳中和“雙碳”背景下,建設碳監測評估體系為何必要?
陳榮強表示,“十四五”期間,如何抓住“雙碳”目標所帶來的科技創新和產業機遇,推動環保產業整體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是環保企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碳監測評估體系建設恰逢其時
NBD:您如何看待“雙碳”背景下,建設碳監測評估體系的必要性?
陳榮強:“十三五”期間,先河環保實現了從環境監測到精細化管控、大數據分析、智慧治理的轉型。跨入“十四五”,“雙碳”為生態環境產業帶來的是一個全新賽道,特別對碳監測評估體系更是如此。
目前國際上有兩種監測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核算法和測量法。核算法的實時性、準確性等需進一步提升,溫室氣體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可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進行監測,在數據結果的實時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上,與核算方法結合起來,可大幅提高政府部門的管理效率。
對政府職能部門而言,通過溫室氣體監測網可掌握不同區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進行碳排放計量與管理以及制定科學有效的碳達峰規劃路徑;對企業而言,通過溫室氣體監測數據可了解碳資產整體情況,及時進行碳交易、能源轉型、綠色發展、廢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治理效益。
有了監測數據做支撐,相關評估、預警、管理系統可以更趨完善。因此,為進一步提升溫室氣體監測與評估能力,實現溫室氣體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碳監測評估體系建設恰逢其時。
NBD:此前明確: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監測評估體系,您認為這會對環境監測類企業帶來哪些機遇?
陳榮強:在核算法和測量法這兩種監測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法當中,核算法是通過活動數據、排放因子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于受不同原料、不同工藝的影響,核算的周期通常為一年,結果的實時性需進一步加強,核算法的準確度也需進一步提升。
而CEMS(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進行監測,受原料及工藝局限性較小,在數據結果的實時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上,與核算方法結合起來,可大幅提高政府部門的管理效率。
在碳監測評估體系上,已經非常積極地進行相關部署,目前已著手在電力、鋼鐵等八大行業開展碳排放在線監測試點工作,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的在線監測有可能覆蓋上萬家重點企業,確實對環境監測企業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包括排放源監測、城市環境監測、背景監測等,都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
碳監測對應的質控、計量體系尚待完善
NBD:目前二氧化碳監測技術是否成熟?采取的監測方式是什么?與普通污染物監測相比,面臨的難點在哪?
陳榮強:目前二氧化碳監測方法已經比較成熟。
環境氣體監測方面,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標準,包括光腔衰蕩法、氣象色譜法、離軸積分腔法等,目前在國內也已經有了很多應用。
排放源方面,出臺過用于手工監測的紅外吸收法,相關設備也適用于在線監測。紅外吸收法是在環境領域應用比較久的方法,這種方法也比較成熟。
與常規大氣污染物相比,二氧化碳目前還不算是污染物,它本身在空氣中就有一定的濃度,且在穩定的環境中變化較小,因此對于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測量,數據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監測數據應該能夠體現出很微小的變化趨勢,因此對監測設備穩定性和準確性的要求都要高很多。
對于排放源的二氧化碳監測,其結果主要用于排放總量的計算,因此監測數據本身沒有超標或不超標一說,但是對監測結果及流量準確性有更高的要求。除監測設備本身外,還需要采樣、流量測量等,對于整套系統,對應的質控、計量體系還不太完善,還需要國家出臺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標準,來指導地方和企業開展相關工作。
“十四五”碳監測市場會達到高度
NBD:您認為,“雙碳”目標對環保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陳榮強:“雙碳”目標的推動對整個生態環境產業來講,機遇與挑戰并存。
除了前面提到的碳監測評估體系帶來的機遇外,與溫室氣體監測相關的業務,比如“雙碳”之下的森林碳匯監測反演及核算、碳配額交易、碳金融等工作,這些都是“雙碳”下衍生出來的新的市場機會。
我們也已經做好了相關監測業務布局,構建了工業源排放監測、無組織碳排放監測、城市溫室氣體監測、區域及背景監測、碳匯監測等在內的“五級碳監測網絡”,支撐各地方政府的溫室氣體精細化監測與管理。
與此同時,環保企業也面臨很多壓力。
首先是市場競爭風險,目前很多公司加入碳達峰與碳中和相關的產業中來,包括很多央企國企等,使得市場競爭比較激烈。
其次是公司轉型升級面臨的挑戰,公司布局的產品、技術、服務是否能夠適應產業轉型帶來的要求,污染監測和環境監測需要從單一要素監測向多要素監測轉變,新技術能否解決目前新興市場上用戶面臨的難點和痛點等。
第三是目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后,相關政策具體細則仍有待進一步推進。
第四是人才是否能夠匹配到位,能否滿足市場的深度需要等。
目前來看,存量市場與增量市場都需要監測、服務等相關鏈條的支撐,因此“十四五”溫室氣體排放相關領域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碳監測及相關服務市場在“十四五”期間會達到一個的高度。
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等還需完善
NBD:對于進一步規范碳交易市場,您有什么建議?
陳榮強:國家已經出臺很多政策,推動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達成。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推動更多細化的法律法規,結合國家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比如健全配額分配制度、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企業自身碳排放信息的披露,使企業競爭環境更透明公開,充分運用好碳交易市場規則,提高企業減排和綠色節能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助推國家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NBD:《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指出,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問題制約了環境管理水平提高。從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角度,是否有相應的改進措施?
陳榮強:國家高度重視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十四五”規劃中,強調數據質量“真、準、全”。
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作為環境監測設備生產商,我們也感到身上的責任,溫室氣體在線監測設備的質量及數據準確性非常重要,這也給監測設備生產、設備運維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儀器廠家需做好技術上的支撐和保障,助力國家“雙碳”工作的落實。
先河環保也積極布局了全鏈條的質控措施,包括運維人員的管理制度,加強集團運營管理改革及技術服務管理升級,應對“十四五”規劃更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我們還依托空氣站數據智能管理系統,進一步從機制上推動智慧化、智能化運營管理改革,從諸多方面進行完善,保障監測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穩定性。(每經記者 張蕊 成都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