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公司企業文化經營理念
一、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也稱企業哲學,是一個企業*的從事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方法論原則。它是指導企業行為的基礎。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面臨著各種矛盾和多種選擇,要求企業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有一套邏輯思維的程序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經營哲學。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講求經濟效益,重視生存的意志,事事謀求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它的戰略決策哲學。北京藍島商業大廈創辦于1994年,它以“誠信為本,情義至上”的經營哲學為指導,“以情顯義,以義取利,義利結合”,使之在創辦三年的時間內營業額就翻了一番,躍居首都商界第4位。
二、價值觀念
所謂價值觀念,是人們基于某種功利性或道義性的追求而對人們(個人、組織)本身的存在、行為和行為結果進行評價的基本觀點。可以說,人生就是為了價值的追求,價值觀念決定著人生追求行為。價值觀不是人們在一時一事上的體現,而是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關于價值的觀念體系。企業的價值觀,是指企業職工對企業存在的意義、經營目的、經營宗旨的價值評價和為之追求的整體化、個異化的群體意識,是企業全體職工共同的價值準則。只有在共同的價值準則基礎上才能產生企業正確的價值目標。有了正確的價值目標才會有奮力追求價值目標的行為,企業才有希望。因此,企業價值觀決定著職工行為的取向,關系企業的生死存亡。只顧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價值觀,就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不僅會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還會影響企業形象;只顧眼前利益的價值觀,就會急功近利,搞短期行為,使企業失去后勁,導致滅亡。
三、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并經過精心培養而形成的企業成員群體的精神風貌。
企業精神要通過企業全體職工有意識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因此,它又是企業職工觀念意識和進取心理的外化。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整個企業文化中起著支配的地位。企業精神以價值觀念為基礎,以價值目標為動力,對企業經營哲學、管理制度、道德風尚、團體意識和企業形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企業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簡潔明快的語言予以表達,便于職工銘記在心,時刻用于激勵自己;也便于對外宣傳,容易在人們腦海里形成印象,從而在社會上形成個性鮮明的企業形象。如王府井百貨大樓的“一團火”精神,就是用大樓人的光和熱去照亮、溫暖每一顆心,其實質就是奉獻服務;西單商場的“求實、奮進”精神,體現了以求實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和真誠守信、開拓奮進的經營作風。
四、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是指調整本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以善與惡、公與私、榮與辱、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范疇為標準來評價和規范企業。
企業道德與法律規范和制度規范不同,不具有那樣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但具有積極的示范效應和強烈的感染力,當被人們認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約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是約束企業和職工行為的重要手段。中國同仁堂藥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長盛不衰,在于它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業特色的職業道德,即“濟世養身、精益求精、童叟無欺、一視同仁。”
五、團體意識
團體即組織,團體意識是指組織成員的集體觀念。團體意識是企業內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業團體意識的形成使企業的每個職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為都看成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他們對自己作為企業的成員而感到自豪,對企業的成就產生榮譽感,從而把企業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體和歸屬。因此,他們就會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奮斗,自覺地克服與實現企業目標不一致的行為。
六、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通過外部特征和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被消費者和公眾所認同的企業總體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現出來的企業的形象稱表層形象,如招牌、門面、徽標、廣告、商標、服飾、營業環境等,這些都給人以直觀的感覺,容易形成印象;通過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形象稱深層形象,它是企業內部要素的集中體現,如人員素質、生產經營能力、管理水平、資本實力、產品質量等。表層形象是以深層形象為基礎,沒有深層形象這個基礎,表層形象就是虛假的,也不能長久地保持。流通企業由于主要是經營商品和提供服務,與顧客接觸較多,所以表層形象顯得格外重要,但這決不是說深層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北京西單商場以“誠實待人、誠心感人、誠信送人、誠懇讓人”來樹立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企業形象,而這種服務是建立在優美的購物環境、可靠的商品質量、實實在在的價格基礎上的,即以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經營實力作為服務的保證,達到表層形象和深層形象的結合,贏得了廣大顧客的信任。
七、企業制度
企業制度是在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人的行為帶有強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種規定。從企業文化的層次結構看,企業制度屬中間層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是物質文化實現的保證。企業制度作為職工行為規范的模式,使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內外人際關系得以協調,員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護,從而使企業有序地組織起來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
八、文化結構
企業文化結構是指企業文化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時空順序,主次地位與結合方式,企業文化結構就是企業文化的構成、形式、層次、內容、類型等的比例關系和位置關系。它表明各個要素如何鏈接,形成企業文化的整體模式。即企業物質文化、企業行為文化、企業制度文化、企業精神文化形態。
九、企業使命
所謂企業使命是指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應擔當的角色和責任。是指企業的根本性質和存在的理由,說明企業的經營領域、經營思想,為企業目標的確立與戰略的制定提供依據。企業使命要說明企業在全社會經濟領域中所經營的活動范圍和層次,具體的表述企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身份或角色。它包括的內容為企業的經營哲學,企業的宗旨和企業的形象。
公司經營理念:
理念是一個人的靈魂,也是一個企業的靈魂
*,企業的理念一定是全員的理念。不要只是高層或老板的個人理念,要防止老板或班子幾個人一捏估,就下發全員推廣操作的做法。適宜的做法是:一是要尋求企業現存的、廣泛性的正面理念;二是要加進去企業主管所希望的價值觀;三是把初次提煉出來的理念條款盡可能廣泛地征求員工的意見,走民主的道路,讓全員參與;四是要征求一下專家的意見,凝練升華。這樣得來的理念就有群眾基礎,即使不是全員的理念,經過上述過程也全員化了。
第二,要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推廣。要讓每一名員工都知道,都盡可能的理解領會,讓理念深入每一名員工的心。具體形式活動可以多種多樣,如果能借助媒體更好。
第三,印制成冊,討論學習。把理念以及由此理念派生的理念系列,結合企業的視覺識別和行為識別,使之標準化后印制成冊,成為企業員工隨時隨地可以瀏覽學習討論的標準。
第四,讓理念更好地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圍繞企業具體的操作流程、管理制度、行為識別的建立,做好融會貫通工作。
要加強培訓,不斷提高全員素養,把培訓工作作為日常性工作。不但新員工要培訓,老員工也要經常輪訓,尤其領導班子更要經常地學習、訓練和研討。同時,也要不斷完善操作流程和制度,使每*程都能體現出理念的精髓。
加強監管和技術防范,領導要帶領全員不斷推陳出新,充分發揮領導的影響力,透過員工的行為能看到企業理念的精神支撐。
第五,堅持不懈,必有成效。企業只要堅持不懈重復上述理念落實于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工作中,日積月累,企業的理念必將通過全員的日常行為體現出來,形成企業的整體統一的行為識別。只要是好的理念顧客自然接受,顧客自然會購買你的產品,接受你的服務,心甘情愿地為你付費。
第六,企業理念識別系統的建立和完善,要伴隨企業的發展全過程。企業不可能在zui初創業時就有完整的理念識別系統,雖然老板可以喊幾句漂亮的口號,但那不是理念。真正的企業理念就是深深融入到每一組織成員的思想深處,物化為每一個經營管理的細節。企業理念在每一個企業員工身上都有烙印,在企業每一角落鏈環上都能閃爍。因此,企業的理念不是朝夕之功。當然,作為企業還是希望盡快縮短理念認同的時間過程,因此企業在選聘人時,要注意理念的一致性,不要選聘理念懸差太大者。有共同理念的人才容易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