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抗糖脂自身抗體自身抗原
最近更新時間:2012-6-21
提 供 商:上海一基實業有限公司資料大小:34.8KB
文件類型:JPG 圖片下載次數:51次
資料類型:未知文件瀏覽次數:718次
1.定義 糖脂可根據其磷脂成分為兩類:甘油糖脂(可認為是一類特殊的磷脂)和糖鞘脂(GSLs)。GSLs包含一條長鏈氨基酸,其典型結構是鞘氨醇(C18:0),和16—24碳的脂肪酸,形成酰基鞘氨醇。酰基鞘氨醇部分在鏈的長度和飽和度上有微小異源性。磷脂存在不同程度的糖基化,含1個以上糖基,包括N—乙酰半乳糖胺、N—乙酰葡萄糖胺、乳糖、葡萄糖、巖藻糖、葡糖醛酸、糖醛酸和甘露糖。戊糖肌醇也存在于糖磷脂上。GSLs含唾液酸(N—乙酰基或N—葡萄糖神經氨酸)形成神經糖苷脂這一特殊亞類。糖類成分上的變化包括核心結構的改變、支鏈和不規則的連接程度等(如不對稱地連上碳原子而形成的空間結構變異)。寡糖可被磺基化、磷酸化、酰胺化、半乳糖化和脫乙酰化。除可根據其生化特性進行分類(硫脂、磷脂、中性和酸性GSLs)外,糖脂可被進一步按生物合成途徑分為亞類:如糖苷脂、紅細胞糖苷脂、同源性紅細胞糖苷脂、半乳糖化和假半乳糖化GSLs。糖脂也可根據細胞或功能分布而劃分,如血型抗原,髓磷脂或腫瘤相關糖脂。
2.功能 糖脂作為細胞膜的成分之一,調節細胞膜結構的完整性(包括脫髓鞘),細胞黏附和信號轉導。在神經組織,糖脂與髓磷脂致密層中的黏附分子糖蛋白的分子間相互作用是由非共價鍵糖類的結合作用而介導。HNK—1表位(磺基葡萄糖醛酸乳糖系列碳水化合物)在細胞黏附中起重要作用,出現于糖脂、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如髓磷脂相關糖蛋白,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髓磷脂中的N-CAM和Po,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上。糖脂結合或作用于重要的信號分子如選擇素、糖鞘脂裂解產物和代謝產物可作為信號轉導途徑的第二信使。糖脂也可調節促炎癥分子的活性,如白細胞三烯組胺和血小板黏分子。
在正常發育過程、腫瘤發生、細胞激活、病毒感染、神經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中,已有關于寡糖和神經鞘氨醇間微小異源性的報道。在先天性溶酶體沉積和*沉積癥中,如TaySachs、Nieman-Pick和Krabbe病中,可見有異常的神經鞘脂聚積。在正常細胞功能、神經免疫學、腫瘤免疫學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糖脂的作用復雜而又重要。淋巴細胞結合選擇素的歸巢過程,可通過硫脂和唾液酸化Lewis x糖脂的細胞表面密度來調節。轉移細胞可模擬黏附和外滲機制,腫瘤可通過分泌和表達抑制性糖脂逃避宿主的抗腫瘤免疫反應,使CD8+T殺傷細胞失活,而激活CD4+T抑制細胞。
致病原還可通過分子模擬機制來逃避宿主免疫監視機制,維持慢性感染。如在分枝桿菌和腦硫脂、螺旋體和GSLs之間都存在著分子模擬。此外,產毒性細菌所產生的結合糖脂的毒素、病毒可直接與GSLs結合。感染可通過旁路激活引起自身反應性多克隆B細胞增殖,上調天然抗糖脂抗體反應,進一步下調糖脂網絡及其對細胞免疫的影響。
3.純化和檢測 糖脂通常采用色譜法經離子交換樹脂分離獲得,在碳水化合物靜電作用及與樹脂之間的氫鍵作用的基礎上分離磷脂。也可采用反相疏水作用以分離。為確保特定糖脂的高純度,可采用多步色譜法。也采用薄層色譜法(TLC),對復合物中的成分進行一維或二維分析,確證糖脂的純度。TLC要求適當的溶液混合物和有效的檢測方法。檢測GSLs可用地衣酚和*產生的色帶進行檢測,而天青A可檢測腦硫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