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參數
PRODUCT PARAMETERS
產品類型 | 工業惡臭在線監測系統 |
檢測原理: | 電化學 |
氣體種類: | 硫化氫、氨氣、三甲胺、甲硫醚、甲硫醇、二硫化碳、苯乙烯(可選) |
風速風向: | 機械式 |
大氣壓: | 物理 |
工作電壓: | DC12V(太陽能供電) |
工作電流: | 100-200Ma |
輸出信號: | GPRS/RS485信號(MODBUS標準協議) |
溫度環境: | -20-60攝氏度 |
濕度環境: | 0-99%RH |
防護等級: | IP65 |
安裝方式: | 懸掛式 |
產品尺寸: | 55*45*25cm |
檢測參數
檢測氣體 | 化學式 | 檢測量程 | 分辨率 | 技術原理 | 壽命 |
硫化氫 | H2S | 0-1000PPM | 0.1PPM | 電化學 | 1年 |
氨氣 | NH3 | 0-100PPM | 0.1PPM | 電化學 | 1年 |
三甲胺 | C3H9N | 0-100PPM | 0.1PPM | 電化學 | 1年 |
甲硫醚 | C2H6S | 0-100PPM | 0.1PPM | 電化學 | 1年 |
甲硫醇 | CH4S | 0-100PPM | 0.1PPM | 電化學 | 1年 |
二甲二硫 | C2H6S2 | 0-100PPM | 0.1PPM | 電化學 | 1年 |
二硫化碳 | CS? | 0-100PPM | 0.1PPM | 電化學 | 1年 |
苯乙烯 | C8H8 | 0-100PPM | 0.1PPM | 電化學 | 1年 |
PM2.5 | 1000ug/m3 | 1 ug/m3 | 激光 | 1年 | |
PM10 | 2000ug/m3 | 1 ug/m3 | 激光 | 1年 | |
溫度 | -20-80℃ | 0.1℃ | 電阻 | 1年 | |
濕度 | 0-99%RH | 1%RH | 1年 | ||
風速 | 0~60 m/s | 0.1 m/s | 機械 | 1年 | |
風向 | 0~359° | 1° | 機械 | 1年 | |
大氣壓 | 100 - 1100hPa | 1% | 電容 | 1年 | |
檢測種類/量程根據實際情況定制 |
工業惡臭在線監測系統產品亮點:
1. 采用高精度電化學傳感器,性能可靠穩定
2. 配備奕帆科技的核心技術+獨立算法,確保數據精準可靠
3. 內置除塵,除水、散熱等多重預處理系統,有效延長使用壽命
4. 高度智能集成技術,上電自動監測,無需人工值守
5. 集成溫度補償技術+自動校準技術,智能校準無需人工干預
6. 集成GPRS通信技術,實時監測數據可對接平臺
7. 采用10寸工業觸摸顯示屏、大屏顯示更清晰
8. 內置16G內存卡,數據可存儲2-5年
9. 采用32位高速處理芯片、斷電上電監測自動聯網功能
10. 傳感器具備自動清洗、智能校準功能, 365*24小時連續監測毫無壓力
11. 外觀專屬設計,防干擾,滿足各種場合使用條件
(1)與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相銜接
標準的制訂宜以國家及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規章為依據,符合《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備案管理辦法》、《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等的相關要求;與國家發布的《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4554-93)、《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2008)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監測技術要求》(GB/T 18772-2008)等相關標準相銜接;與相關的污染治理工程技術規范相匹配。
(2)可操作性原則
兼顧技術經濟和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參照采用國外相關標準、技術法規,綜合省內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垃圾填埋場所能達到的污染治理水平,污染治理技術和管理水平,并結合人體健康風險分析、環境潛在危害分析等,制訂該排放標準限值。明確控制范圍、控制因子及監測手段,使新制定的標準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
(3)兼顧性原則
目前,國家及河北省均未有針對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污染排放標準出臺。鑒于惡臭污染物質種類繁多,本標準選用綜合性指標(臭氣濃度)和特征污染物質(氨、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作為控制指標。
(4)控制主要污染物原則
從嚴控制的指標主要集中在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等嗅覺閾值明顯低于健康風險值的典型惡臭污染物。
(5)全過程控制的原則
標準制定過程中綜合考慮企業規范操作、規范化管理和末端治理技術等多重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排放水平,并以此為基礎制訂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行業產排污情況及污染分析
垃圾填埋主要處理工藝及產排污情況分析
衛生填埋法是利用自然界的新陳代謝,按照理論和土工標準,對垃圾進行土地處理和有效控制,尋求垃圾的無害化與穩定化的一種處置方法。是在科學選址的基礎上,采用必要的場地防護手段和合理的填埋場結構,以較大程度的減緩和消除垃圾對環境,尤其是對地下水污染的技術。具有成本低廉、適用范圍廣、無二次污染,環保和處置*等優點,是世界各國處理固體廢物的主要方法。
一般的處理工藝為:稱重、堆卸、推平、壓實、層間覆土、終期粘土覆蓋,其技術關鍵是基底的防滲處理、沼氣的安全導出及滲濾液的處理。
生活垃圾一般在轉運站進行分揀,使生活垃圾符合進場填埋要求,在填埋場不設分揀工序。生活垃圾填埋工藝流程簡述如下:
(1)填埋總體工藝
垃圾車從場底再開始逐層傾倒,并開始按單元進行填埋作業。當垃圾填至與地面相平時,按1∶3的收坡填埋作業,直至堆填到30米后進行終場找坡,終場坡度要求不小于5%。在堆填的過程中每10米做一馬道平臺,在垃圾填埋單元逐層推進時,不斷安放導氣石籠井。
(2)填埋工藝流程
城市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的垃圾運輸車運至垃圾填埋場,經垃圾填埋入口處的地磅稱重記錄后駛入垃圾填埋區,在現場人員的指揮下按填埋作業順序進行傾倒、攤鋪、壓實和灑藥覆土。垃圾按單元分層填埋壓實。
(3)垃圾填埋作業
進場垃圾分單元進行衛生填埋,每天一個作業單元。填埋作業過程包括場地準備、垃圾的運輸、傾斜、攤鋪、壓實及覆土。
在整個填埋過程中必須隨時進行場區道路的清掃及場區的灑水、灑藥、滅蠅等工作,使填埋作業正常運行,同時填埋場的各項指標應達到衛生填埋的要求。
垃圾填埋作業時,將填埋作業區劃分為若干單元作業區,然后按順序逐區進行單元式填埋作業,單元數量和大小視具體情況而定,標準單元由每天的填埋垃圾量決定。填埋場操作順序的總體規劃為按單元依次逐層推進,層層壓實,壓實密度達到0.9t/m3,每層壓實后厚度不大于0.3米,當累積總厚度達2.5米時,即進行0.3米厚的粘土覆蓋,然后進行下一單元的填埋,當全場普遍填高2.8米后,再在此層上進行第二個2.8米厚的填埋,依次類推直至最終填埋標高。
在雨季填埋時,垃圾車不能進入垃圾填埋作業面時,可采用鋼板或木板鋪設路面或直接在卸車平臺卸車。
(4)每日覆蓋與中間覆蓋
一個填埋作業工作日結束前,需進行日覆蓋。日覆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疾病的傳播、防止垃圾中的紙張等輕質組分被風吹散,日覆蓋以蓋住垃圾為宜,可以用自然土也可以用建筑渣土作為覆蓋材料,厚度約為30cm。填埋層達到一定高度后必須進行中間覆蓋,以盡量減少大氣降水進入衛生填埋場的可能,減少滲濾液的產生量,中間覆蓋作業對于有效控制填埋場氣體也非常重要,中間覆土的厚度一般為50cm左右。封場的區域要進行最終覆蓋,最終覆蓋層的厚度不小于80cm。厚度、覆蓋材料和壓實密度都必須遵守相關作業計劃。為降低土壤的滲透性,所有的覆蓋土都必須壓實。最終覆蓋層上面可以加些表土,覆蓋的同時進行播種、提高覆蓋層肥力和調節PH值等工作。封場工作應按設計進行施工,并應在專業人員現場監督指導下進行。封場后的衛生填埋場可用作綠化場地,種植花草樹木。未經地質、建筑、環境專業技術鑒定之前,填埋場地嚴禁用作長久性建(構)筑物用地。
在整個填埋過程中隨時進行場區道路的清掃及場區的灑水、灑藥、滅蠅及垃圾滲濾液收集與處理工作,保持填埋場衛生、整潔的面貌,各項指標達到衛生填埋的要求。目前用來滅蠅的藥劑主要是胺菊酯合成劑,采用機械噴藥,對人體、牲畜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