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影響地熱鉆井成井率
(1)溫度高。井口溫度超過60℃時,夏季施工困難,冬季水霧濃重;當井口溫度達80℃時易發生燙傷事故。普通水基泥漿在溫度60~80℃時開始變質,當溫度達190℃時就絮凝而不能使用。高溫時有害元素對設備和管材的腐蝕加劇。
(2)巖層碎、深度大。地熱田大多處于火山活動地帶,巖石硬而碎,且埋藏深度大,鉆進中易釀成事故。
(3)成井要求嚴格。處于高溫、高壓和高速氣流下工作的地熱井,對套管、過濾管的安裝和固井作業有嚴格要求。井身結構設計內容包括:確定套管的層次,各層套管的直徑和下入深度;各層套管相應的鉆頭直徑;各層套管外水泥漿的返回高度。井身結構設計主要取決于鉆井目的、巖層和熱儲層的性質、鉆井裝備和工藝技術水平等。鉆進方法。地熱溫泉井根據其地熱溫度分為低溫井(<100℃)、中溫井(100~150℃)、高溫井(150~250℃)和超高溫井(>250℃)四級。不同溫度的地熱井采用不同的鉆進方法。低溫地熱井多采用牙輪鉆頭或鉆頭全面鉆進,鉆進工藝與管井鉆進工藝相似;中、高溫地熱井常采用壓力平衡鉆進,即在井底最小壓力與裸眼地層孔隙內流體壓力相平衡條件下的鉆進,以防止井噴和提高鉆進效率;較深地熱井多采用綜合鉆進方法施工,即對非熱儲層或中、低溫熱儲層采用常規鉆進方法,干蒸汽熱儲層采用干空氣、霧化空氣、充氣泥漿和泡沫鉆進(見空氣鉆進),深部地層采用潛孔錘(見沖擊回轉鉆進)和金剛石鉆頭鉆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