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白血病腫瘤細胞如何逃脫死亡命運
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展的合作研究,揭示了干細胞因子受體C-KIT在白血病和胃腸間質瘤細胞逃避凋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相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干細胞因子受體C-KIT是一種癌蛋白,在造血干細胞、肺干細胞、胃腸間質細胞等的生存、增殖和抗凋亡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C-KIT的突變或表達過高,與M2型急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腸間質瘤等惡性腫瘤的發生關系密切。但是, C-KIT如何使癌細胞逃避凋亡的機制仍不清楚,針對C-KIT開展有效的靶向療法也須進一步研究。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光飚研究員課題組與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陳竺、陳賽娟院士課題組展開合作,并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解放軍總醫院和第二炮兵總醫院,對此展開研究。經過4年的努力,研究人員發現,野生型或突變型的C-KIT,可與熱休克蛋白Hsp90β結合并使其發生磷酸化(磷酸化是將磷酸基團加在蛋白質上的過程),而磷酸化的熱休克蛋白Hsp90β又與一種凋亡觸動因子Apaf-1結合,抑制后者激活“凋亡劊子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功能,使癌細胞得以逃避死亡的命運。
以前針對C-KIT的治療策略,是利用藥物抑制它對下游信號分子進行磷酸化的活性。這種策略需要長期服藥,而且容易出現耐藥,導致治療失敗。研究人員發現,利用硼替佐米等藥物,可以促使C-KIT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然后被降解清除,使Hsp90β發生去磷酸化而失去活性,被扣押的Apaf-1得以釋放出來,并進而激活Caspase-3。激活的Caspase-3放大促進凋亡的信號,使白血病干細胞死亡而起到治療作用。
周光飚表示,研究人員通過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證明硼替佐米可顯著延長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因此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下一步,將把硼替佐米運用到白血病和胃腸間質瘤的治療中。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