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語義加工過程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語言模式異于常人。在不同的疾病階段,患者的語言表現為結構松散、上下文缺乏連貫、語言貧乏等等。研究者發現患者存在語義加工的缺損。然而,缺損究竟存在于語義加工的哪個階段依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理論上語義加工可以分成兩個階段:早期自動擴散的語義激活和晚期的情境加工。通過一項關于N400成分的元分析,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神經心理學與應用認知神經科學(NACN)課題組的陳楚僑研究員和王葵博士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對比患者和健康控制組的N400效應,靶向早期自動擴散的語義激活過程的研究產生了一個中等程度的效應值(Cohen’s d = 0.41),靶向晚期情境加工過程的研究產生了一個小效應值(Cohen’s d = 0.36)。此外,分析靶向晚期情境加工過程的研究,一致/相關條件下的N400波幅產生了一個中等程度的效應值(Cohen’s d = 0.52),且 N400差異波的潛伏期產生了一個大效應值(Cohen’s d = 0.82)。基于這些發現,陳楚僑研究員和王葵博士認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早期自動擴散的語義激活過程和晚期的情境加工都存在缺損。在早期自動擴散的語義激活階段患者對于相鄰的語義節點的加工和對不相鄰語義節點的加工過程類似。此外,患者加工語義情境相關內容效率低。這些發現對于考察整個精神分裂癥譜系的語義加工過程非常重要。整個精神分裂癥譜系不僅包括患者,還包括那些近期有高危的個體。
這項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研究結果已發表于PLoS ONE期刊。
/yanji/index.htm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