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鄒漢法研究員和王方軍博士等人應邀在美國化學會刊物Anal. Chem.上發表了關于磷酸化蛋白質組學發展的前瞻性評述論文(Perspective Review)(Anal. Chem., 2011, 7: 8078–8085)。
磷酸化是生物體內存在的一種蛋白質翻譯后修飾。雖然蛋白質磷酸化已經發現超過100年,但是由于其豐度低、動態分布范圍寬以及生物樣品的高度復雜性,對其進行大規模分離分析一直是分析化學家的一項艱巨任務。鄒漢法研究員帶領的研究組通過多年的努力,在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分析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他們成功制備了磷酸酯基為配基的新型固定化金屬離子親和色譜材料,顯著提高了磷酸肽的富集效率,在國內外產生很大影響;通過改進定量實驗設計,引入雙同位素標記內參,顯著提高了大規模磷酸化肽段定量的準確性;建立了基于多酶酶切的單個磷酸化蛋白磷酸化深度分析方法;自主研發了一系列軟件用于提高磷酸化肽段鑒定的可信度和覆蓋率,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相關研究成果已在Mol. Cell. Proteomics, Chem. Commun., Anal. Chem., J. Proteome Res.等刊物發表論文近20篇,其中葉明亮和鄒漢法等人2008年9月在美國化學會刊物J. Proteome Res.(IF 5.460)上發表的關于磷酸肽的富集材料和方法的學術論文(J. Proteome Res., 2008, 7: 3957-3967),名列該刊物2008年7月-2011年7月zui高引用率論文第12位;封順和鄒漢法等人2007年1月在蛋白質組學刊物Proteomics發表的論文(Proteomics, 2007, 7: 351-360)入選該刊物2007-2008年度引用率zui高的20篇論文。此外,相關研究成果還申請美國發明2項,授權1項。
美國化學會刊物Anal. Chem.一般通過邀請某個新興分析研究領域具有作用的分析科學家撰寫前瞻性評述論文(Perspective Review),對該領域研究工作進行總結并闡述未來發展的方向,一般每年發表的前瞻性評述論文不超過5篇。這是中國學者在Anal. Chem.發表前瞻性評述論文。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