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的癌癥患者死于腫瘤轉移,發生轉移的癌癥患者生存期一般不超過五年。癌癥轉移是癌細胞在體內擴散形成轉移瘤,并伴隨病人預后差。所以要控制癌癥,首先得控制其轉移,而關于促進和抑制轉移的分子機理仍存在諸多問題,所以確定各種促進腫瘤轉移的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zui近一篇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文章比較了體內致癌因素(基因突變,基因組不穩定等),腫瘤微環境(血管和淋巴管的變化)和免疫反應對結直腸癌患者體內腫瘤轉移的作用。文章中從一大批結直腸癌患者得到的數據分析顯示,雖然在患者原發瘤內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但染色體不穩定和癌癥相關基因突變并無明顯差異。癌癥患者之間腫瘤相關基因表達水平也一致。腫瘤轉移與癌癥相關的基因及其信號通路相關性低。在腫瘤微環境中,科研工作者發現與轉移相關的兩個現象:淋巴管減少和免疫反應降低。
zui后結論是:腫瘤微環境中的淋巴管減少和免疫反應降低相比自身致癌因素(比如染色體結構不穩定,與癌癥相關基因突變)對腫瘤轉移的促進作用更大。腫瘤微環境里的變化可能是推動同步轉移和異時轉移的主要原因。
zui后,這篇文章還提到對免疫相關因素進行測定與統計,并將這個免疫評分作為一個腫瘤相關的生物標志物,有助于預測腫瘤的轉移及作為腫瘤治療的參考。來源:生物谷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