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商
山東環綠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資料大小
151.3KB資料圖片
下載次數
7次資料類型
JPG 圖片瀏覽次數
109次單戶式小型污水凈化槽
一、簡介
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較多,目前國內主要采用:人工生物凈化、自然生物凈化、人工生物凈化與自然生物凈化三大處理技術。隨著污水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水解一好氧處理技術、管道處理工藝、生物膜自然凈化工藝、深井曝氣等一些新技術以低能耗、低投資,管理簡單而受青睞。作者就上述技術進行了綜述,并提出因地制宜地研究開發和利用高效節能污水處理工藝是今后發展的方向
二、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
1.在生物膜培養的初始階段,采用小負荷進水方式,使填料層表面應逐漸被膜狀污泥(生物膜)所覆蓋;
2.試運行中,應嚴格監測生物接觸氧化池內DO、溫度、PH值變化、微生物生長狀態及種類;
3.嚴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層厚度2mm左右,應不使厭氧層的過分增長,保證生物膜的脫落均衡進行;
4.生物接觸氧化在運行過程中應注意在低、中、高負荷時,DO控制不當均有可能發生生物膜的過分生長與脫落,故應控制污泥負荷在0.2~0.3kgBOD5/kgMLSS之間;
5.淺層氣浮的加藥處理出水水質應以滿足生化設計進水水質條件為準,保證氣浮加藥的穩定以利于后續生化處理,因不同廠家生產的PAC含有大約6%~7%的Ca粉容易生化池泛白,經曝氣反應生成CaCO3包裹生物膜的表面造成生物膜接殼致使生物膜嚴重脫落,影響生化的正常運行。同時因聚合氯化鋁中AL3+、CL-對微生物的生長或多或少的抑制,建議投加聚鐵,Fe3+是微生物生長的微量元素。
三、工藝步驟是:
1、污水由污水進水管并經配水渠進入斜管沉淀池,通過自然沉降作用使大部分懸浮物沉淀于斜管沉淀池的池底錐斗中形成污泥,沉淀于池底的污泥中的固態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發生缺氧水解,分解成可溶性有機物,大分子有機物還可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并使污泥減量化。
2、斜管沉淀池的出水由上部溢出進入回流槽,由回流水泵回流的好氧反應池含硝酸鹽的出水也進入回流槽,兩股水在回流槽中充分混合后流入缺氧反應池;缺氧反應池中填充有玉米棒芯;玉米棒芯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可作為微生物附著生長的載體,并且浸沒在污水中的玉米棒芯中的有機成分提供了良好的微生物反硝化用的固態碳源,附著生長在玉米棒芯上的缺氧微生物主要為反硝化細菌,它利用進水中的有機物和玉米棒芯中的固態碳源,將回流的好氧反應池出水中的硝酸鹽還原成氮氣并從水中溢出,起到了去除污水中氮的目的。抗浮及支撐網板上部填裝的鵝卵石的作用是作為玉米棒芯的填壓材料,防止玉米棒芯由于浮力的作用上浮而流失,同時起到截留玉米棒芯碎塊隨水流失作用,以保證足夠的固態碳源。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